第一章绪论是对行为改变技术的观念,意义,理论基础,特征,功用及发展历史作简单叙述。
1.要了解行为改变技术的意义,首先应该了解个体行为,行为改变,行为塑造等名词的意义,而后行为改变技术的意义,自然就可以容易理解。
行为在心理学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词,但亦是一个最难界定的名词。根据学者的论点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传统行为者,如华生或斯金纳等教行为界定为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2.新行为论如赫尔或托尔曼将行为的定义放宽,除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外,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历程。3.认知论者,将行为视为心理表征的历程,对于外显而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反而不太重视。个体行为狭义言之,是指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个体活动。广义言之,除直接能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外,尚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
2.行为改变来自成熟,有机体的暂时状态和学习三方面。行为既可控制与营造,那么如何建立?我们先把复杂行为予以细目化,采用增强原理,从最简单的细目行为来开始建立,然后循序渐进,予以塑造成型,以达到新行为的建立。
3.偏差行为是指学生在行为上失去常态,足以困扰他人或自己而妨碍其生活适应者。从这项定义看来,偏差行为的成立至少应具备两项条件1.异常2.有害。
4.行为改变技术,是指凡是应用学习理论于实际补救程序,复健,矫正,教室管理,咨商及辅导等技术均称之,包括不良行为的改善及良好行为的塑造。
5.探讨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依据不外:古典制约,操作制约,认知理论及社会学习等四种理论。
6.行为改变技术的特征有:一,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二,强调客观系统的处理方法,三,重视后天环境的学习历程,四,注重具体量化的特殊行为,五,注意客观环境的适当配合,六,显现明确方法的理论基础。
7.行为改变技术的功用:一应用在教学方面1.激励学习动机2.革新教学方法3.促进语言学习4.增进特教发展。二应用在儿童行为方面1.塑造良好行为2.改善不良行为。三应用在医学方面1.治疗精神病患2.用于门诊病人3.用在医学保健⑴直接治疗疾病⑵建立治疗承诺⑶提升健康生活⑷处理老年或慢性疾病⑸激励医疗人员。四应用在管理组织行为。五应用在提升运动绩效,1.行为的教学技巧2.运动科学实验3.提高运动技术4.激发训练意识和耐力训练的策略5.改变教练行为6.健全心理准备。
8.操作性制约取向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一,行为改变技术一词的出现。二,30年代后行为改变基础的萌芽。三,50年代扩展到过国际研究——南非与英国。四,60年代后的迅速发展和扩展应用。
9.反应性制约取向行为治疗的发展。一,萌芽阶段,二,行为治疗发展上的里程碑,三,新纪元的来临。四,行为治疗的提出。五,60年代的发展。
10.两种取向的融合和分支。60年代操作性职业取向的分支:内隐控制法、契约合同法、代币制度,而反应性制约取向分支:内隐减敏感法、内瀑法与洪水法。70年代出现新的理论模式,即认知行为治疗与社会学习理论。
11.行为改变技术的未来。近30年来,行为改变技术已被应用于各种人类社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服务性行业都应用行为改变技术程序。如:社会工作,医学,临床和社区心理学等。
总有一天,行为改变技术能够成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