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52期“教”专题活动
1
林溪怎么都没想到,潘刚家会是这个样子。
今年是她从教第五年,也是她在县城小学工作四年后,主动要求下乡援教,被安排到偏僻的高岭村小学任教刚一个月。
在县城教书,一个班五六十人,一个学期下来,好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都是亲聆老师教诲乐此不彼,家校混成一家亲去了。
但在高岭村,班级学生人数骤减不说,十八个孩子十六个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有的甚至住在亲戚家。
潘刚和爷爷相依为命,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从此母子陌路,这是开学第一天报名时,林溪从校长那里了解的情况。不仅仅是潘刚,作为本地人,校长对每个孩子的家庭都了如指掌。但林溪对潘刚印象最深,可能是他独自一个人来报名的原因吧。
那天,校长说,潘刚,这是新来的林老师,以后她就是你们班主任了,你找她报名。
林溪一抬头,就看见一个高瘦的男生低着眉站在自己的面前,身边没有人陪伴。
叫啥名?一个人来的?跟谁在家?林溪例行公事地问。
老师,我叫潘刚,家里就爷爷和我,孩子声音不大。
爸爸妈妈呢?林溪又问。
爸爸不在了,孩子犹豫了着,不知道该怎么介绍妈妈。
林溪的心里一顿,怪自己多此一问。
我姓林,叫我林老师,以后不管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孩子点头。
等他走后,林溪从校长那里才了解实情。这是她从教以来最难忘的一天。原来,这世上有许多疼痛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存在。
2
偏僻的农村小学老师稀缺,一个老师几乎包了一个班,工作繁冗。林溪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尽快速度去熟悉这些,然后才能解决家长和孩子的各种问题。
等学校的各项工作顺手了,跟孩子们朝夕相处了解他们也差不多了,这已经是开学一个月以后的事了。林溪便把家访提上日程,第一家就是去潘刚家。
没想到,还没去他家,他却感冒请假了。
放了学,林溪在校长的指引下去了他家。
到了他家,他正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眼巴巴地盯着远方出神。看到林溪,他露出不相信的眼神赶忙要进屋让座备茶水。
林溪怎么也不想麻烦一个生病中的孩子去为自己服务,自己进了屋搬了把椅子出来。
爷爷呢?林溪问。
爷爷出门了,潘刚恹恹地回答。
你吃饭没?谁给你做的?
吃了一点,饭一直都是自己做。
林溪想到校长的话,说潘爷爷是个手艺人,除了农忙,农闲时间都在走街串巷为爷孙俩谋生。
林溪的心五味杂陈,这是个才六年级的十二岁的男生,平时自己照顾自己也就得了,生病了也没个人在身边。
她也有孩子,可是,她的孩子生下来就是所有家人眼中宝,没受过半点委屈。
她突然有个大胆的决定,潘刚,明天起,你住校吧。
潘刚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从小学三年级后就是这样过来的,爷爷十天半个月不回家很正常,他一直都是自己照顾自己,从没想过一个才教他一个月的老师会照顾他。
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很少被人照顾。但林老师的话却让他心里升起一种渴望。
3
林溪回到学校跟校长反映了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校长说,我们曾有这样的想法,但都不了了之,因为老师们都忙,而且住校老师只有两三个,并且都是女老师。
林溪说,六年级学习紧不说,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我实在担心,孩子不学好怎么办?我既然把他带到学校住,就一定会照顾好他。
校长给潘爷爷电话说明情况。潘爷爷求之不得有人照顾自己的孙子,他亏欠这个孩子太多,他巴不得有人来跟他分担,他在外就能多挣钱了。
潘刚来学校住时,和林溪还有另外两位女老师吃在一起。校长收拾出一间房来,在另一老师的隔壁。
潘刚不负老师期望,学习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后来,镇里教育组去学校验收工作听闻此事,特意表扬了学校特别是林溪老师。林溪才没被表扬冲昏头脑,她又跟教育组长章挺提要求说,潘刚去镇里上初中时,希望章组长能多去教育组隔壁的中学看看孩子。
张组长满口应承,说,你这么关心他,当妈的也就如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