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30期主题征文“盼”,文责自负。

妈妈是家里的老大,有两个弟弟。在她8岁的时候,她爸爸失踪,原因不详,好像是说要去投奔哪个军队。然后便音信皆无,至今生死未卜。我们偶尔会幻想一下:说不定某天,有个满口台湾腔的老头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前,那可能就是我未曾谋面的姥爷。不过,这个桥段在现实中从未出现过。
当时只有29岁的姥姥,带着三个孩子独自生活,其中艰辛,自不必说。她是个好欺负的,印象里总是唯唯诺诺,别人决定的事,她轻易不会反驳,总是低头,再低头,应是,再应是。
每日黄昏,姥姥总会踱到村头,轻轻摩挲那棵和她年龄相当的大柳树,定定地,望着远方,一动不动。偶尔天边的公路上,出现个人影,姥姥会立马振作起来,擦擦眼睛,双手交握,紧紧瞪着来人的方向——直到人到近前,发现不对,才缓缓低下头,暗自叹惜、啜泣。她多希望那条路上,突然闪出那个魂牵梦绕的身影,那个健壮英气的男人能冲到她的面前,抱着她转,看着她笑。可是,直到姥姥去世,那个离家的人,依然踪迹皆无。
我妈妈性格极其泼辣,哪次跟人吵架,无论男女,都是全胜。能动手的时候,从不吵吵。所以,她的两个弟弟从未受过欺负。我小时候特别嫌弃她的大嗓门和火爆的脾气,以为那是妥妥的没文化的表现。每次看到她与人吵架,总是有多远跑多远,生怕别人知道我俩的关系,所以我们母女感情一直很平淡。如今想来,若她不如此,那时候她们母子四人,估计就会被人欺负惨了。所以,午夜醒来,我常会为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而后悔不已。
妈妈特别缺少安全感,和爸爸吵架的原因也大抵为此。爸爸每次回老家,她都会去村口张望。那种殷殷地企盼,全部包含在眼神里。那样张皇,那样无助。那时的通讯设备极度匮乏,没有电话,全靠写信。可我妈妈除了认识自己的名字,其他大字不识一个。她整晚整晚睡不着觉。爸爸一回来,他们就要大吵一架,可惜当时我还太小,根本不懂这个从小极度缺爱的女人内心的脆弱,好多时候都是觉得她太过无理取闹,从而在心里有诸多对她的抵触,现在回忆起这些,真的很自责很自责。
我的两个舅舅倒是被妈妈保护得挺好,他们都性格温顺,很少与人争执。大舅舅偏圆滑些,看人不笑不说话,生前是某中学校长,儿女如今事业有成,都很厉害;小舅舅木讷些,见人从不先说话,一直从事体力劳动。将近80,依然在家放牛。儿女是远近闻名的有钱人——小舅舅是遗腹子,反应比常人慢些,妈妈生前最惦记他,每次去,都要嘱咐我们多给他买好吃的好喝的,想想他的这个连亲生父亲都素未谋面的人生,何其悲惨。
他们姐弟三个,如今都已相继去世。在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事,就是他们生前,每隔几天,都要在村头大柳树下聚集。每人端个大茶缸子,在树下一坐,唠唠家常,喝喝茶水,但每个人的目光,都会不约而同地朝着村口张望,尽管嘴上不说,但心里一直在期盼,那个再也没有回过家的人,能突然出现在村头……
如今,每次去乡下,我和女儿也会去村头的大柳树下坐坐,女儿说,要是太公有信捎过来,万一我们会碰上呢。我总是笑笑,望着很远很远的地方,沉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