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印象里好像北京的春节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变得冷清了,鞭炮的声响一年比一年弱,年三十以往的热闹景象不再有了,声音能听到的那些许,跟以前从早到晚响个不停,电视最大声都压不住的场面相比,差之甚远。我记得以前那时候吃完饺子比较惦记的就是看烟花,尤其喜好在轰轰隆隆的炮火声中观察谁放的烟花更壮美,何处的声音更猛烈,那种气氛下的刺激感不亚于参与了战争片里的激烈场景,倘若家里有着“存货”,那更别提多高兴了,逮到机会就要在一个有人放烟花的地方显摆显摆,拿出来放给人看看。那时候的“窜天猴”“礼花弹”是手头稀罕的,不是卖的少,是略贵,放出来很好看,确实可以吸引下别人的注意,而家里提供的条件有限,小时候也没有什么额外收入,只好俭省着不舍得一下放完,慢慢按着心情一点一点放了它。于是就这样在鞭炮身上,我使出了“别出心裁”,把上百响的长鞭炮,拆下来变成一个一个的,这样这“小炮仗”就成了多数个造声响的机会,一个接连着一个地点响,一时半会放不完,就过足了那种瘾。后来搞个更奇邪的,掰开几个断了捻的炮仗,把黑黑的火药堆在一处,拿捏手里的燃香那么一点,就听“呼”的一下,还一起冒了下火星亮光,这种刺激玩法已经不记得是从何处学来的了,倒是那个白天都明晃闪亮的火星亮光,这么多年不玩了也还记得。那时候的春节,就是那样在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和小伙伴的呵呵笑声中这样度过的。
后来的自己长到半大不小的年纪,也不大好意思和比我小的小孩子们一起放炮仗了,感觉也渐渐淡去,再后来放假的时间里被补习课占了多半,所剩无几的娱乐精力也宣泄到了电脑和手机那里去,从前的一切都变了,再也不是那么简单了。
如今的现在,变成了孤独无聊的春节,眼看着街上行人和车都稀少了,城市的严格管理下鞭炮声也很稀疏,路边的买卖门上贴上了休假的告示,俨然是一个安静的空城。经常一起玩一起嗨的朋友都在忙着自己的事,翻看他们的微信朋友圈,看起来好像真的很忙的样子,而我却好像太孤清了,和平日一样做一点例行的事,剩下只有手机电脑和没看完的书陪我开心了。表面上似乎安逸,其实内心有点憋闷坏了,甚至无所适从。在朋友圈里,看着他们自己为家人准备摆满桌饭菜的年夜饭,替他们在内心高兴一下。圈里有个别忙着去旅游的,我也会忍不住点开放大看看玩的什么。可看了看我自己,似乎什么也没有。
我也想早点出去旅游,摆脱掉这种烦闷,但是又生怕走了以后会错过什么,毕竟在大部分人意识里春节是该回家乡团圆的,气氛相比平日也该不同寻常。而我这么多年倒没体会过漂泊在外游子的心情是什么感觉,生活内容太稳定了,多少年在一个地方,搬家也没有出过区县,方圆几里地,连上学也没有走太远。平时家人朋友都是恨不得天天见面,倘若抛去节日的传统意义,好像那几天不见面也没什么大影响。倒是历年的节日里,从没违背过传统。
“新的一年还是要保持好的心情的,不管过年是在哪过,和谁过。”虽然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但还是有些忍不住无聊烦闷,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我又像去年那样,定了节后南下游玩的机票。
也许是我尝试事物太少的缘故,是不是对于没尝试过的事物还有着童年般的好奇心,连我自己也没有琢磨出到底是不是。倒是有一点想得明白了,那就是趁着当下的机会,多做尝试也多出去走走,多一次尝试就会在生命中多添一分彩色的印记,愿能在留下来的若干年后,我有无数的故事可以讲给人听。
这些年春节味儿变了,我,也跟着让自己改变了自己。
2019年2月6日 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