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嘟嘟带着露水的豌豆尖儿,肥滚滚浑身背满小胖娃的抱儿菜,是四川人无法拒绝的蔬菜。
不管是重庆火锅还是成都火锅,不管之前是吃了毛肚黄喉还是海鲜鱼肉,或许还烫过虾饺鱼丸,总之荤的素的整得差不多了,就有人问:“有莫得豌豆尖儿呢?给我们弄点来烫起嘛!”要是老板没有豌豆尖儿,一定是会被鄙视的:“搞啥子哦,操得这么撇,连豌豆尖儿都没得!”在川人眼里,一个馆子,尤其是火锅店儿如果连豌豆尖儿这种基本配置都没有,无疑是不懂行和不懂顾客的。
为什么呢?豌豆尖儿可以解腻,从厚腻变成清淡,就像乾隆皇帝下江南,不是因为江南全是美女,而是因为审美疲劳。所以,吃火锅,豌豆尖儿不是首选,人家也不是冲着它来的。怎么说呢,大鱼大肉是主演,豌豆尖儿最多就是最佳配角儿。可是,尽管只是配角儿,没有它,食客还是会造反。
同样的,在面馆里吃面,你可以说你的汤调得如何如何好,你买了什么什么熬汤,你也可以宣称你的绍子经过何种工艺精选何种食材制作。不过,只要顾客轻飘飘地说一句:“老板,给我丢几根碗豆尖儿在里头?”你敢回他一句:“豌豆尖儿呀,没得!”你放心,这位顾客马上就会起身,边走边说:“连豌豆尖儿都没得,开啥子面馆子哦!”你失去的可能不止这一位顾客,因为他还会帮你传名。
所以,正宗的火锅店儿和面馆子都应该有碗豆尖儿,在四川这是常识。
说到碗豆尖儿,如果你在四川很自然地带着儿化音读这个词,即使你是外地人,也会获得一些引为知己的尊重。对了,四川还有部分人称它为“碗豆巅儿”。
四川人口中的抱儿菜,又名儿菜、南充菜等,学名大概叫抱子芥 ,我的老家直接叫娃娃菜。这种主茎上长满肥嫩侧芽,形似老母抱儿的蔬菜产量很高,所以一直都不是什么贵菜,是寻常百姓家经常吃的家常菜。
抱儿菜冬天上市,一直到正二月都可以吃它。不过,它水分重,不耐储存,所以在民间一般都是把它加工成干菜或是腌菜来存放。
记得儿时,每到阳春三月,家家户户便开始做起了干菜。老妈也不例外,把这些抱儿菜砍回来,切成片放在晒席里晒着。一部分晒至半干,加上辣椒面和盐,拌匀,腌在马脚杆坛子里,压紧,坛口附近用篾条圈撑住,然后倒放在盛水的陶钵里。这样,以后可以随时取出来佐餐,真的是嘎嘣脆嘎嘎香,味道不摆了。
另外一部分,老妈会一直晒,晒到几乎干脆了,一百斤估计都剩不下两三斤,才用洗干净的尿素口袋装起来,或许嫌一层口袋不够严实,还会套上第二层口袋,袋口绑得紧紧的。这样的干菜,在夏天里掏出来,用水发开了,炒着吃,还是煮汤吃,都是美味儿。如果能够切几片腊肉,和着水发出来的抱儿菜炒在一起,更是一绝,真的是谁吃谁知道。
豌豆尖儿和抱儿菜都是川渝人民喜爱的家常菜,豌豆尖儿一般种在田边地角,抱儿菜则成片种植。这两种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受不了大肥。豌豆尖儿经常用一点清粪水淋一下就可以了,抱儿菜则忌讳大粪浇,尤其不能直接浇在根部,要离开一点点距离,而且用人尿的效果更佳。
不亲自种菜已经二十年左右了,我还记得刚刚回乡时的情景。那个时候,隔壁的老婶婶教了我很多,什么时候去街上买菜秧,怎么栽种,怎么下肥,一一耐心地教导,真的是良师益邻。
现在,凡是吃菜都上市场上去买,渐渐地淡忘了许多蔬菜种植的常识。如今,在市场上看见豌豆尖儿和抱儿菜,想起自己种菜时的豌豆尖儿自由和抱儿菜自由,心里面不由地有些感慨,便把这些记录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