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棣棠之花,4月17日手机拍)
最近集中看作家潘向黎在《钟山》杂志上开的专栏《如花在野》,文章的题目有《好一个多情底和尚》《心中极多想不开》《流逝永恒,此刻也永在》《女性之美的巅峰摹写》《生命意识与无名哀愁》等。
《好一个多情底和尚》,大意是一个人只有真情实感加上才情足够,这两个条件具备,才可去作文。有的人才华是有,但情感不真、不浓,作出的文味同嚼蜡。她提到一种体,叫“老干体”,大概是老干部作文吧,回忆类的或格律诗类的,“老干体”比之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似乎还高一个等次。
为什么用《好一个多情底和尚》这个题目,说的是玄奘法师在西天时,看到一柄东土扇子,就生病了。另一个僧人听说了,赞叹道:好一个多情底和尚。明明满腔感慨,他却一字不言。
潘向黎作家叹道:“至情之人就是这样,感情到了这步田地,还是克制住,该写也不写;现实中许多人却相反,不该写,猛写。” 如今各种新媒体每日产生的文字山,让人避之犹恐不及。玄奘法师是悟道的人,他没表达,别人也已懂得。
潘向黎最后说,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别人也根本不看你写的东西,那就让纸与笔都歇歇吧。
我喜欢这样的作家,敢说真话。
想起多年前看到《小说月报》上潘向黎的小说《白水青菜》。
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大学时期的恋人毕业后就结婚了,几年后,男人事业有成,女人相夫教子。 孩子读贵族培英学校,女人一心一意做全职太太。上午女人去市场买上好的排骨、阳澄湖大闸蟹、金华火腿、苏北草鸡、太湖活虾、莫干山鲜笋、蛤蜊、蘑菇,回家后一一洗净,这样一个上午就打发了。下午她便把这些东西放入大瓦罐里,一次加足水,文火烧约三小时。然后捞干所有的东西,只剩白水。等先生进门后,再在白水里放入豆腐青菜。 女人在用一颗心煎煮他们的爱情。
先生天天在外面山珍海味吃到味蕾抽筋,只有吃到妻子的白水青菜才觉得味觉被调动了,能够吃上三碗,妻子无声地笑了,嗔道:在外面没有吃的?
男人一直不知道他经常喝着的白水都是些什么成分。
像许多世俗中的夫妻那样,他们的婚姻最终出了问题。男人本来也曾坐怀不乱,意志坚定。但来了一个青春女子,不仅貌美,且家庭殷实,女子有独居豪华房,平时出手大方,品位不俗,且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可爱劲。
男人便不回家,男人便与青春女子住到了一起。男人双手一摊双肩可能还耸了几耸,说:我没办法。
与青春女子的爱情热烈而浪漫,她学着村上春树小说里写到的方法,做三明治给她的最爱吃。那些华丽的西餐无非是面包、土豆、黄瓜、生菜、培根,男人脸上带笑胃里泛酸。
男人思念白水青菜了,也思念他的发妻。
青春女子要风得风,要雨就要得到雨。她老听男人说白水青菜汤,有一天理直气壮不请自来要看看神汤是怎么煮的。
女人煮了一瓦罐的汤等她的男人,不见夫君却等到了女孩。女孩喝了女人煮的汤,连声喊好。女人耐心地告诉青春女子做汤的奥秘。女孩起身走了。女人说,你学会了,以后可以为他做。
女孩说,不用了。
女孩不说为什么。也许对于平淡的生活女孩没有兴趣,也许她叹息男人不知珍惜。
男人回家了,不作一字解释。男人说,想喝白水青菜汤。女人盛了一碗给他,男人喝了一口,皱起了眉,说这么难喝,这哪里是白水青菜汤?女人平静地说,白水青菜汤不是这个味该是什么味?
白水青菜汤就是这个味。女人可以让白水青菜汤不是这个味,但要看他值得不值得;男人希望白水青菜汤不是这个味,但却付出了代价,从此只能思念。
有人因为看了潘向黎的中篇小说《缅桂花》到上海某报社去看她,看到作者本人,赞叹她有着深入骨髓的优雅。不会写猛写,是一种失度,看完《缅桂花》去看作家,这是另一种失度,克制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时隔多年,我还是喜欢《白水青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