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心法要》体悟(7)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20-02-19 13:10 被阅读0次

《传心法要》体悟(7)

群里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上一次我们分享到[此本源清净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今天分享的这段内容是如何来体悟、见到本源清净心。

是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的自性本心、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时时刻刻皆在我们的生命中,永永远远都是常自圆明遍照。常就是遍一切时,遍一切处。圆明,一方面是指本源清净心本自具足圆满、光明、智慧、灵动的觉性,此觉性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作用,而且它是圆满具足的,随缘起用,应用无尽。圆明遍照遍布于我们的生命之中,遍照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一切。世人不悟,世人就是不明自心、被幻象所迷之人。被什么样的幻象所迷呢?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通常在人世间生活的人,会把眼耳鼻舌身意的这种见闻觉知的功能作用认知为心,当把这种功能作用现象认知为心的时候,这个现象就成了我们见到本心的障碍。我们经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悟心而言,就是穿透现象见本体。但假如我们不能穿透现象的话,那么就会被见闻觉知的现象所遮蔽,遮挡了我们心灵的眼睛,从而见不到自心的真面目。[所以不睹精明本体],精是精微之意,心的本体至为精微,精微到没有任何形象,离于任何形象。在当下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再精密的探测仪器也仍然探测不到心灵本体的存在。所以心灵本体的精微超越了所有物理仪器的检测范围。这种精微其实是离相的,是超越的,超越我们这个三维世间,超越所有的现象界。即使人类的科技再发达,仪器再精密,探测的精准度再深,但仍然永远无法探测到心灵本体的存在。如何才能够见到心灵的本体呢?只有每个生命向着自己的内在,以自己的心去体悟自己的心,最终才能见到。为什么心能够悟心呢?因为精明之心本自能明。精、明,其实代表了自性本心的两个最重要的特性。精就是精微,精微到完全地离相寂灭,也就是说,从心体的角度而言,其本性为空性。而明就代表觉性,它是自性本心本自具足的觉性,本质具足的明性。这种明性,不仅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不仅可以认知到各种现象界的一切,这个明还具有自明自悟的能力。如果说心的这种明性只能认知现象而不能了悟自心的话,那么就不存在觉悟、觉醒这件事。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开示的一切法门,最终都是为了让我们通过自心的明性作用最终达到对自身真相的了悟。所以这个自心本具之明不仅可以认知现象,还可以自明自觉自悟自证自心的真相。精明本体,本体指的就是自性本心,本心即精明,精明即本心。这些不同的概念指向的都是自性本心。如果我们被见闻觉知所覆、所迷,就见不到自心真相。那如何才能见到呢?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攀援见闻觉知的对境时,让自己内心的念头清静下来,这个过程就像波涛汹涌的水面慢慢地静下来,静到成为一面镜子的时候,没有任何波纹的时候,就是直下无心,直下无心的心就是没有任何妄想分别的心,没有任何攀缘执着的心,这时就能够从见闻觉知的根尘对境中解脱出来,安住于自心本身,然后慢慢地静下来,当水面完全静下来成为一面镜子的时候,它本自能够映照一切。自心的本体也是如此,自心如镜时,不仅能够映照一切显现,而且还能够自照自明!我们之所以见不到自性本心,见不到自心的真相,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海洋总是波浪起伏动荡不安,这样我们的心灵就没有机会映照出祂本来的样子。所以说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对于当代人来说,有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在于我们太相信我们的大脑,太相信我们的思维,太相信我们过往所接受的知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特别是当我们不能放下大脑,不能放下思维,不能直下无心的时候,那么这就变成了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你一直放不下,那么本体就一直无法自明自现。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总希望通过思考想明白自心的真相,想明白佛法的真相,想明白佛法的真义。但其实这种做法就犹如你既想让水面清清楚楚地映出一轮圆月但同时又找一个东西不断的去搅动这个水面,让这个水面生起越来越多的浪花,却想在这个水里面找啊找啊找这个圆圆的月亮在哪里,那是永远也找不到的。只有当你放下所有的一切,让水面自然的静下来,当水面完全静下来了之后,那个圆月就清晰的自然的在那里本自圆满本自光明。所以说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自性本心本自无边无际,本自无形无相,超越一切时空,遍照于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生命中永远光明遍照的太阳。宇宙时空,其实是显现在自心中被意识分别心所体认和攀援执着的一种现象、一种观念、一种错觉。对于自性本心而言,它是永远的当下。映照在自心种的各种现象,这些现象的变化带给了我们时空变化的错觉,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皆是这样一种错觉。对于自心本体而言,祂一直就没有动过。在自性本心中因缘生灭相续不断的现象变化为自心所感知,就在我们对现象的错觉中呈现为时空、宇宙以及一切万象。自性本心的智慧光明本性一直都在,如大日轮升于虚空,这轮自性本心的这轮太阳一直就在我们的生命中遍照十方,但是因为我们被各种现象所迷惑,所以见不到自心的光明。自性本心如太阳般的光明,并不是一种物理光明,而是离于一切现象的一种智慧的光明。这种智慧是本有的明性,明性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明性。因为其离于一切现象。所以当我们迷失在各种现象中的时候,就永远无法明白自心内在本自具足的明性遍照十方更无障碍。只有当我们的心完全地静下来,没有任何的攀缘和执着,不要动用思维,不要动用大脑,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当你的心就像虚空一样呈现出来,而同时这个像虚空一样的心又是清清明明的,不是昏昧无知的,自心对于自心的这种明明朗朗、清清净净的状态是能够清晰地自知自觉的,自心清楚地知道自心就是如此,虽然知道自心就是如此,但却没有任何的定义,不去定义自心是什么,不把自心定义成有,也不定义成无,也不定义成虚空,也不定义成真实,也不定义成存在,也不定义成不存在,也不定义为神,也不定义为佛,不定义为任何概念相。就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去体悟自心离于一切相的真相,超越一切属性的真性。当修行者能够这样去做的时候,自性真心即可自显、自明、自现。

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这是观心悟心的核心,关键就是能否空却见闻觉知,可以把这种状态勉强地形容为,在一个空旷宁静的水面上有一根非常轻非常细的像头发丝一样却比头发丝更细的[纤毫],而我们在观照自己的心的时候,内心没有任何的波动,当你发现自己心中有任何念生起的时候,那就是一个波动,不管这个波动是一个大的波浪还是一个小的波纹,那么在水面上的这个非常纤细的[纤毫]就会随着波动。当你有任何的分别攀缘,有任何的思维想法,有任何的知见概念的时候,你的心都会有一种波动。你只有越来越深入地去观照自己的心,而且虽然是在观照,但同时却是无心的观照,这个观照也被称为寂照。寂即寂静,让内心所有的波动都全部停下来。如果说内心能够完全停下来,那一丝非常非常细微的[纤毫]它能够如如不动的时候,这个[纤毫]就自动的消融了,消融的当下就是本心,即心路绝无入处。心路绝无入处,就是说,在我们的内心之中,没有任何一个有漏的地方,没有任何一个被妄念钻空子的地方。因为我们的意识心它非常的好动,这种容易动、好动,已经成为了意识心一个非常根深蒂固的习惯和习气。所以我们所有的训练其实都是为了降服这个好动的心,当我们能够降服自己的心,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再也没有任何被妄念钻空子的地方的时候,就叫做心路绝无入处。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注意,在这个时候见闻觉知的作用还在不在呢?依然是在的。外面有没有什么声音此时仍然能够清晰地知道,这些声音仍然映现在你的觉知之中,但你的觉知本身、你的心本身是不动的,它就像镜面一样,不管外面的形象如何映现,但我们的自性本心不随各种现象而动心,这个时候就叫做离于见闻觉知。我们不要把见闻觉知的现象认同为本心。其实,当我们能够将自己的心静下来的时候,你就知道如何去离见闻觉知,因为这个时候见闻觉知的作用虽然在发生,但是在你如如不动的心里,这种见闻觉知似有若无,似有若无的意思就是它作为现象是在这里发生着,但同时它又干扰不了你,你是离于其影响的。既在见闻觉知之中又离于见闻觉知,当我们的心能够静到这样的程度,对于这段话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这里面说的就是在见闻觉知的背后,在这个觉性功能起用的当下,在这些现象发生的当下,在这个现象的深处,穿透这些现象去体悟一直皆在的本心。就像当云彩遮住天空的时候,我们穿透到云彩之上,就会看见云彩背后的那个深蓝的天空,从来就没有变过。所以说在什么地方认取自心呢?就在我们见闻觉知的当下去认取自心。所有见闻觉知的发生,在这个当下就是本心的作用。心静的时候就是不动的水面,当念头生起的时候,就从平静的水面上生起了一个波纹或浪花,这时你的注意力不要盯着那个波纹,不要盯着那个浪花,而是仔细地去体悟那个浪花的本体,去体悟那个浪花消融之后的那个平静的水面。当你体悟清楚了之后就会发现,本心就在这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你。当你体悟到自性真心就在当下的时候,这时返回去再去观照各种见闻觉知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见闻觉知当下就是本心,就像波浪当下就是水本身一样,只不过它是水的变化相。同样的,见闻觉知是本心的变化相。只是在一开始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见闻觉知上,那么很难了悟到自心的真相和真性。而在见到了本心之后,就可以透过见闻觉知的作用现象,最终悟明本心当下具足,即使在见闻觉知现象发生的时候,心的本性依然不动。并不是说产生了见闻觉知的幻相,本心就变动了,本心一直都没有变动过,就像镜子里的幻影,镜子里的幻影就是镜子的变化相,但镜子的本体仍然没有动过。在动中不动的那个真性、那个空性、那个明性、那个能生一切法、能灭一切法的本性,从来就没有动过。在我们的生命中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亦如是,一直都是这样。

见到了自性本心之后,如何来修行呢?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不即不离,就是将修行融入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同时离于生活,就叫做不即不离。不即,就是在生活中不再被各种现象所迷惑,不离就是不离于自性本心,一直安住在本心之中。不住不著,就是对一切人事物、一切情境、一切相皆不去攀援,不去执着,清净洒脱,悠然自在。缘来则应,缘去则静,因缘该来的让它来,该走的让它走,在一切境遇中安住在本心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始终都安住在那个从来没有动过的本性之中。这时你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体悟,这个新的体悟就是,因为本心是超越一切相,且当下具足,当下圆满,这个时候就不存在所谓轮回和涅槃的区别,也不存在红尘和净土的区别。因为只有一心,别无二心,只有这唯一的自性本心,而所有的一切现象、一切境遇虽然看似非常地鲜活、非常地真实,但在自性本心面前,它们就像映在本心中的影子一样生生灭灭、来来去去,如此而已。所以说,当你有了这样的体悟,有了这样的智慧,有了这样的定慧双运之力,就可以定慧圆明、随缘任运,纵横自在,无非道场。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道场,没有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点不是道场。什么是道场?道就是本心,场就是本心游戏的舞台。所以我们的生命就是自性本心幻化游戏的舞台,无边无际的舞台,而只要我们能够安住在自性本心之中不被各种现象所迷,就是在修行,就是最好的修行,就是最好的修道,就是最好的生活。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谢谢。

相关文章

  • 《传心法要》体悟(7)

    《传心法要》体悟(7) 群里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

  • 《传心法要》体悟(5)

    《传心法要》体悟(5) 群里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檗...

  • 《传心法要》体悟(1)

    《传心法要》体悟(1) 群里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檗...

  • 《传心法要》体悟(3)

    《传心法要》体悟(3) 群里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檗...

  • 《传心法要》体悟(2)

    《传心法要》体悟(2) 群里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

  • 《传心法要》体悟(8)

    《传心法要》体悟(8) 群中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檗...

  • 《传心法要》体悟(6)

    《传心法要》体悟(6) 群里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檗...

  • 传心法要

    《传心法要》乃黄檗希运禅师语录。禅师幼年出家,后四处云游参禅,终于大开圆解,为百丈怀海所印证,然后在黄檗山大弘禅法...

  • 《传心法要》

    传心法要 《传心法要》乃黄檗希运禅师语录。禅师幼年出家,后四处云游参禅,终于大开圆解,为百丈怀海所印证,然后在黄檗...

  • 《黄檗传心法要》

    檗希运禅师(776-856)洪州人(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与黄檗、黄蘖指的同一人。身长七尺,相貌壮严,额间隆起如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心法要》体悟(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qg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