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心法要》体悟(5)
群里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体悟《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回,著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议,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上一次,我们分享到[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所谓无心就是无一切分别心,无一切妄想心,于一切境、一切心、一切事无所住,无攀缘,无分别,无执着,无贪爱,无贪嗔痴慢疑,即是无心,而此无心,正是空性之心,正是觉性之心,正是空而能觉、觉而本空的自性本心,见此本心,名为见佛。
所以说,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我们学佛修行,不管修行多长时间,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心内了悟自己的本心——本自无住,本自无生,本自离于一切相,本自无分别,如果不能了悟这一点的话,那么不管修行多久“终不成道”,所谓的成道,并没有一个所谓的道可成,仅仅是直下无心,就是见到自己的本心自性。如果不能无心的话,就会被各种相所束缚,就会执着于各种相,就会被各种情境所转。所以说,即使累劫修行,也依然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三乘功行,就是大乘、小乘和密乘所有的修行方法、修行功夫、修行境界。虽然这些都是必要的,但如果不能了悟本心,那么所有的这些功行都是不究竟的,如果说执着这些功行就反而成了束缚。
然证此心有迟疾,修行人了悟自己的本心,有的快,有的慢。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的修行人,或许前生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修行,对于自性本心的了悟在一个新的生命期间,听闻一句与他相契的法语,有可能在这一念之间就能够悟入本心。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得无心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这些都是修行的道次第中不同的修行阶段,经过不同的修行阶段,去消除我们生命中的各种习气,最终见到自己的本性。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十地是菩萨的修行次第,初地菩萨即已经见到本心,这里的[得无心者],其实是指修行者在他的生命之中已经能够非常稳固的安住于无心之中,或者说他的生命就是无心的体现,无心就是他,他就是无心,这样的一种境界被称为[得无心者]。而经过初地——初地就是第一次了悟到自性本心,然后不断的继续修行,让自己安住在自性本心之中,这种无心的境界不断的提升,最终就成为无心的体现,到十地之后[乃得无心]。
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长短,就是不管修行的时间是长还是短,得无心乃住,这个住其实是究竟的意思,就是真正成为了无心,你的生命境界就是一种无心的境界,那么这就是一种究竟解脱、究竟自由的境界,而在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前,都还需要不断的修行,虽然在达到这个境界之前需要精进的修行,但其实对于最初所见的本心和最后所达到的本心并无差别。对于自性本心的本体而言,皆是那个离于一切相、离于一切语言概念的本心,而这个本心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当下本自具足,祂不是修证出来的,不是通过修把祂修出来得,也不是通过悟把祂悟出来,而是祂本然就在那里,但是如果我们不修不悟不证,那么就见不到祂,就无法将自性本心的智慧开发出来。所以说,虽然通过了或长或短的修行,但最终所见到的本心是本自具足的本心,实无所得。
实无所得,可以从两个角度去体悟。其一,这个本心是我们本有的,我们见到祂的时候,也并没有新得到一个本心,所以说实无所得;其二,从本心的本体而言,本质无实,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实体,没有一个不变的本质,无形无相,离于一切相,其体性为空性,所以说实无所得。
真实不虚,是说前面所开示的内容符合生命觉醒智慧的真相,按此修行必定能够究竟解脱,绝无虚言。同时也是指自性本心智慧解脱境界是真实不虚的。
当修行者见到本心的时候,其实是了悟到自心的真性——我们生命中的一切显现都是这个本心的作用,而我们也并不是在这个一切生命的作用之外,再另外去寻找所谓的本心,因为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功能,当下就是本心的妙用,透过这些本心的妙用,我们去体悟自己的心性,体悟自己自心的实相,体悟自心的真相和真性,体悟清楚了,并且能在任何情境中安住于本心,那么即是“无心”。
实无所得,真实不虚,只要落到语言文字,那么对于本心的任何描述都是一种方便指示,我们需要借助这样的方便指示让自己去体悟自心的真相,同时不要执着于语言文字本身。这个本心,既是“实无所得”,又是“真实不虚”,因为我们生命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本心的作用,这个本心就在这里,真实不虚。
真实不虚,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这些祖师大德开示给我们的关于自性本心的智慧,这个智慧是真实不虚的。当我们见到了自性本心,了悟了自性本心,将自性本心的智慧光明显发出来之后,我们的生命就能够在自性本心性德光明的照耀下获得自在,获得解脱,获得自由,使我们的生命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说这种生命觉醒的智慧是真实不虚的,只要我们按照祖师的教导去精进的修行,去体悟自己的心、了悟自己的心,最终所见到的自性本心,与所有一切圣贤祖师所了悟的、所见到的自性本心无二无别。
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其实不仅是一念而得或者十地而得,所有一切生命不管是迷还是悟,其本心皆无差别,但是对于此心悟与不悟,对于生命境界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见到了本心之后,那么闻法一念而得,或者十信十住十回向而得,或者经过十地的修行而得,最终对于这个本心而言,其“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因为这个自性本心本自具足一切功用,本自具足一切功德,本自具足一切妙法。所以生命中最大的宝藏就是每个生命本自具足的自性本心,只要我们向着自己生命的内在去追寻,最终见到祂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生命的宝藏一直就在我们的心里。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就是说,当我们没有见到本心、没有了悟本心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修行最终都是为了见到本心、了悟本心、安住本心,而如果我们背离了这样的方向,背离了了悟自性本心的方向去寻找所谓的智慧、解脱、涅槃等等,皆了不可得。更有甚者,如果心外求法,去追寻现象界中的一切,哪怕是再神奇的一切,都是枉受辛勤而已。
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回,著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佛法与其他宗教的法门之间,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空性智慧,就在于自性本心的空性智慧,如果没有空性智慧而去行善,即使你所行的皆是善行,也仍然不能脱离轮回。这是因为当修行者没有见到本心的时候,他只会在本心觉性作用所显现的各种现象中去执着、分别、攀援,执幻为实,包括善恶的分别、生死的分别、轮回与涅槃的分别等等。这时他的生命仍然是受这些幻相所制约的,那么就仍然会在幻相中流转,在生死中流转。而如果一个人不仅不能明白自性本心、不能明白空性智慧,反而不信因果肆意造作各种善行恶行,那么就会因不同的生命习气而遭受不同的生命境界,在不同的生命境界中轮回。所谓的轮回,其实是指不同生命境界的更替和轮转。从自性本心的角度,自性本心就相当于镜子,而所有善恶的现象就像镜中之影,一个不了悟自性本心的生命,他就会在镜中之影中去追寻不同的影子,在里面受苦受乐,有善的,也有恶的,有快乐的,也有痛苦的,但是不管如何,他都是在这个根本不可得、根本无所得的现象中想去寻找一个能够永恒不变的所得,那么这就是苦的最根本的根源。只有当修行者离于对各种现象的执迷,离于对各种现象的攀援和执着,通过对现象的观照,最终体悟到所有一切现象的无常、无我、究竟不可得的性质,同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见到自心的真性——超越一切的空性——虽然这空性有着无形、无我、无常的一面,但同时这空性还有着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的另一面。不仅如此,自心的空性与现象的空性还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自心的空性中同时具足觉性、明性、智性、慧性、灵性!这种觉性、明性、智性、慧性、灵性同样是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的。所以佛说所有一切众生本自具足佛性,佛性,就是空而能觉、觉而本空之性。
心的空性,并不是虚空,与现象的空性其本质的差别还在于,一切现象都是在因缘中生灭的,万法因缘起,万法因缘灭,一切现象的生灭皆离不开因缘的聚合和消散,而在自心之中恰恰有一个离于一切相的、离于一切因缘的、不被一切因缘条件束缚限制的那个东西,当体悟到心的这种超越性的时候,就明白了本心,就明白了本心的空性——那是心灵究竟解脱、究竟自由的大自在之境。
所以说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言下,就是说话的当下、读经的当下、念佛的当下、持咒的当下。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认取本法”,认取本法指什么呢?此法即心。此法就是指的自性本心,也就是说,不要被身心内外的一切现象所迷惑,不要去认取现象,而要去认取所有现象背后的那个根源,那个心的本性、最究竟的性质。这个本心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此法即心,心外无法。心外无法,也就是说所有一切现象,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在因缘中产生的,而所谓的因缘,最大的因就是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佛法不是科学研究,不是去探讨各种外在的世界,佛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生命的解脱,获得生命的自由,是认知生命的真相。而对于生命就是每一个人自己,你无需去研究其他的生命,你只需要研究好自己的生命,研究好自己的心,将自己的身心生命彻底的研究透彻了,即是佛法。所谓的佛法就是觉悟之法、觉醒之法。觉悟和觉醒都是指我们自心的觉醒、自心的觉悟。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心是生命的核心,所有的一切现象,如果没有这颗心,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所有的法所有的现象都等同于不存在。如果你没有一颗心来感受万法、感受一切情境的话,那么对于你而言,一切法就相当于不存在。比如说对于一个盲人而言,世界不管有多么精彩,但是对于盲人而言,这个世界永远都是黑色的,永远没有任何的颜色,对于一个天生就听不到任何声音的一个耳聋的生命而言,即使世界有千万种美妙的音声,但是对于这样的生命而言,他的生命和他的世界也是一片寂静的。所以说并没有一个绝对客观的世界,每一个生命所见到的世界唯是映现在这个生命的心中的世界,是映在这个生命的心中所展现出来的境界。所以说心外无法。除了这个心和这个心所映现的现象,没有其他的任何的现象。
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是法的本源,法是心性作用展现的现象,法和心其实就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所以说整个法界就是自性本心,就是自性本心的觉性作用现象又映现在本心之中。
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这些了悟了自性本心的祖师们,为了指引我们这些还没有了悟自性本心的人去体悟自性本心,所以需要借助语言文字,需要借助“心”、“佛”、“法”以及所有我们看到的这些文字来引导我们去体悟“无心”。所有这些说法、概念,都是一种假借指示的路标、道具、媒介。对于我们每个人那个真实的本心而言,本自离于任何的语言概念,所以这里说“心自无心”,包括“心”这样一种叫法同样也是一种概念,比如用不同国家的语言去表达这颗心的时候,语言名称都是不同的,汉语有汉语的说法,英语有英语的说法,非洲人有非洲人的说法,欧洲人有欧洲人的说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是心的本名。而心的真相是离于这所有一切语言概念相的。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如果我们在体悟自性本心的时候,还有一个对自我的执着,那么就会落入到这样一个逻辑概念中——既然说[无心],那么这个生命是谁呢?其实这里没有一个[是谁]的问题。自性本心本来就是这样的,本来就不在任何概念之中,本来就没有任何形象,没有任何来去,没有任何生灭,自性本心的觉性作用就是这样地发生着,随着不同的因缘变化着。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自性本心本自无心,也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无心者,空性本心本然如是。当我们有一个“无心者”的念头和想法的时候,其实已经变成了“有心”。
所以接下来说“将心无心,心却成有”。自性本心本然空寂,本然清净,本自离于一切概念、思维、语言,如果这时我们再去造作出一个“无心者”来,那么这种造作就变成了一种“有”,已经不再是无心的境界,而成了“有心”的境界,有心就是有执着、有分别、有攀援、有各种妄想造作。
默契而已,绝诸思议。所有的这些语言都是为了引导我们向着自己的内心去追寻去体悟自心的真相,这种体悟是以心观心,以心照心,以心觉心,以心悟心,默契而已,绝诸思议。就是离于一切思维、思虑、念头而默默的契入,以自己的心去悟自己的心,以自己的心去见自己的心,去体会自己的心体,体会它的真性,体会他的真相,只是如实的去体会它的真相和真性而已。当你体会清楚、体悟清楚了之后,也不要用任何语言文字概念去定义你所体悟到的东西,不要用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你的体会和体悟。但是你对自己的心性,对自己的觉性,对自己的空性之心,无常无我的空性之心,已经没有任何的疑惑了,祂就在你生命的每一个当下,从未离开,而且只有祂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这颗心的作用而已,都是这颗心的作用所展现出来的现象。当我们体悟明白了自己的心,就安住在这种体悟当中,安住在本心当中,不要用任何一种语言概念思维去定义祂,当不去定义祂而只是以自己的生命安住于本心,这就是默契,这就是绝诸思议,在这个时候,祂本自就是离于语言概念的,本自就是离于一切相的。
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说,自性本心,离言绝思,只能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默默的体会,默默的体悟、契入其中,所以也被称为内自证智。就是说修行者只能在自己的心中独自去体悟、去体证、自证此心真相、真性,自证此心无常无我,自证此心明空不二,而离于一切语言,离于一切思维思考,离于任何的分别心和概念性。
如果说我们体悟了自性本心之后,还执着于用某一种语言去定义它,那么不管你所用的语言是佛,是法,是僧,还是佛性,还是觉性,还是空性,如果你把它概念化而不能扫除这所有一切概念相,那么就不是真正的无心,就不是真正的究竟了悟。这是在体悟自性本心时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
而对于一个修行者,当他彻悟了本心,并且成了本心的体现了之后,他就是本心,本心就是他,他就是无心,无心就是他,这个时候为了帮助与自己有缘的生命也能体悟到这样一个本自自由、本自自在,本自圆满的“无心”的生命境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方便,因为对于本心本体而言是无所谓方便的,而所有一切开示引导的法门皆是方便法,基于不同的引导对象,基于众生的不同的根性、因缘,佛教的祖师大德们就有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包括佛教各宗派如禅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等等,各种宗派都是基于这同一个离于一切相的无心境界,为了引导相应的生命去悟入这个境界,而从这个本自无心的境界出发,去随缘设施、创造出了各种不同的法门,所有的法门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所有的法都是平等的,各种方便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对于一个修行者而言,与其相应的法门,即是最好的法门。
对于念佛修行人而言,念佛就是最好的法门。在念佛的当下,如果你心中没有自我与佛的区别,没有自他的分别,没有佛我的分别,没有各种分别,而只是将心专一的凝注在佛号上,净念相续,佛号不断,那么这样的一个境界本身就是“有心而无心”的境界,虽然在现象的展现上看似是有心的,因为佛号相继,但同时也是无心的,因为在这样一个境界里,离于一切分别心,离于一切分别相,离于一切妄想心,离于一切执着,所以这即是无心。虽然无心,但并不是顽空,因为此心非常专注,佛号不断,净念相继,本心的清净、寂静一直皆在,这一切皆是空性之心本然的展现,是无心的光明,是无量光、无量寿的当下展现,所以再次以上一节分享的最后一句话作为今天分享的结束——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