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搞得匆忙,让人很不舒服。比如一些时间的上课。每周周一的上午要举行升旗仪式,每周周末(周五或周六或周日)的上午学生要搞个集会总结,紧邻升旗仪式和集会总结的前后各一节课一直搞得很紧张,前面的那节上课的老师老担心听不到下课的铃声,耽误了学生的集合(学生去晚了要受罚);后面那节课上课的老师则要马不停蹄地赶去上课,因为升旗讲话和集会总结的时间常常控制不住,于是出现这边甫一结束那边紧跟着就上课的狼狈状况。老师们只好忧心忡忡惧怕下课晚了或者连爬带滚赶去上课。这两个时间点去上课,我老觉得像西南联大的师生上课时高度戒备,随时准备躲避敌机轰炸而处于奔跑预备一样。这样的状态一点也谈不上不优雅。与文化、教育的宗旨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快,快节奏。啥都讲究快,慢了不行,慢了就跟不上趟了。匆忙是粗俗、肤浅和焦躁的温床。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做的结果是萝卜和泥烩在一个锅里,这饭吃不得,现在的问题是做饭的人顾不了这么多,吃饭的人只好营养不良,甚至患上厌食症。夹生饭,重复做,做的人不爱做,吃的人不爱吃。过去在农村蒸过馍的人都有个经验,馍一次得蒸熟,一次没有蒸熟,半生不熟再蒸就不好蒸熟,而且费柴火费人力费周折。
现在在学校里可没人管这些,因为全都在做些谁都不爱的事。一味的快已是很多学校的特色——上课、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都讲求速度,有学校领导曾不无得意地对前来学习的同行说“我们的校园里就看不到走着的学生”。有些学校对学生吃喝拉撒睡之类的事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规定,美其名曰精细化管理,精细到每一分钟。教学上,高中三年学的内容,两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就得学完,剩下的时间干嘛?复习。我们知道复习的时间太长,不是好事,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势必导致人心俱疲。我们都知道用一个月的时间迎接期末统考,时间太长,效果不好。可是,用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迎接高考,效果就能好吗?再笨的人很快都会得出一个深思熟虑的结论。
一些决策者热衷于在教学中赶进度,无非想尽快占领制高点,但这与打仗攻山头又不是一回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赶进度人也得跟上趟啊。这样搞有些主观唯心想当然。赶进度的结果,不仅是决策者所期望的高精尖人才在这滔天巨浪中没有脱颖而出,而且是平庸的多数人里,胖的拖瘦,瘦的拖垮,没病的也要拖成有病的。
这下心满意足了?当然不!谁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炒陈饭,怎么炒也炒不熟,周围一圈人都来怪罪老师水平低。没人去想整个决策层的问题。老师们能有什么出奇的办法?老师们是想慢下来,可是没这个环境啊,谁要是不与学校“大干快上”的大政方针相合拍,谁就在这所学校里待不下去。
多年以前,看到一句话,说教育是农业,是慢的艺术。但是现在,能安安静静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搞教育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周围全是乌央乌央的大跃进,“不争不抢是庸人”这帽子够大吧,扣谁头上谁受得了?
决策者们未必不知道教育需要慢慢来的道理,但缺少胆量与魄力去慢下来,因为他对慢下来以后所能取得的教育成果缺乏足够的自信。这样的决策者不是有抱负有情怀有担当的教育家,而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亦步亦趋的政客。所以不要去奢望一个貌似政客的人去干点教育家才能干出的事。
教育的职责在于把人教成人,把人从懵懂混沌带入理性坦诚,使得受教育的每个生命都能有思想、有主见、不盲从、肯担当,而匆忙速就,绝达不到如此效果,那是在毁人不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