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推荐婚姻育儿教育
想生孩子?领取“父母证”了吗?做父母,也当“持证上岗”!

想生孩子?领取“父母证”了吗?做父母,也当“持证上岗”!

作者: 东一羊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5:08 被阅读0次

    如果有一天,对想要生孩子的人,不是问领“准生证”了吗,而是问领“父亲证”、“母亲证”了吗:你会不会感到奇怪?

    多少年来,关于生孩子,我们只听过“准生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但从来没有听说过生孩子还得需要领什么“父母证”的。可是,现在好多人在慨叹做父母真的也应当要“持证上岗”,要生孩子得多领取个“父母证”之类的证件,以鉴定其做父母的“资格”。

    近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取消了包括家政服务员、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58种职业资格。这不禁引人突发“奇想”:有减就得有增吗,能否将“当父母”也作为一种“职业”,国家对其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呢。当然,这是一时的戏言,也只是一种臆想罢了。不过,结合目前父母对孩子早教的现状来看,我想如果真有这个“资格鉴定”,很多有识之士会认为“善莫大焉”。

    在看一对夫妇能不能生孩子上,我们把控得可严了。结婚前要婚检(以前是强制,现在是自愿),要生孩子了,得领“准生证”,孩子出生了还得办“出生证”。可是,孩子生出来后,包括教育、成长方面的事就是家长自己说了算了。你这父母当得合不合格,就没有人管了,除了你的家人也没人会监督你了。

    可是,我们现在都知道,父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学会当好父母,学会教育孩子,本是“准生证”包含的应有之义。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课。

    在当下热播剧《一树桃花开》中,盛开和盛放两姐妹对于父亲当年撇下年幼的她们一直难以释怀,常向人抱怨,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就别生孩子,而象盛放甚至呵斥父母“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的声音,不仅在影视剧,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绝于耳。

    可见,好多人好象做好了生孩子的准备(至多也只是“物理上”的准备),实际上并没有做好孩子出生后的心理上的准备(“精神上“的准备),特别是面对孩子的早教方面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好多人最终就是依自己的性情或一时的心情“率性而为”,有的甚至以自己工作忙将孩子扔给完全没有早教经验的老一辈人,更出格的是扔给保姆等“外人”。好多孩子就这样失去了自己本应有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并在早期某些重要阶段失去了早教的最佳时期。

    还是那句戏言:当前有条件的地方或许真的可以试行“父母合格证”——要生孩子的父母先得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就是说领到这个证的人除了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外(这个是前提),起码要做好以下这些准备(具备一些基本能力):

    一是因应知识的储备。如了解掌握孩童早期教育的各种方法、理念。

    二是素养的提升。相对充实自己在文化、语言、艺术、沟通方面的知识。

    三是适应角色转换。如从“二人世界”转变为“三口之家”这个过程要如何调适。

    四是实践体验。了解身边的当了父母的朋友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接触一些品牌早教机构、导师,做好咨询解惑工作。并参加一些早教培训活动。

    五是换位思考。如蹲下身子,懂得用孩子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真正了解孩子及孩子的需求。

    ······

    准备好了这些并非万事大吉。套用一个词来说,这些只是“行活”。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都是独特的个体(不然孔夫子老早就说要“因材施教”呢)。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教育理论,未必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而是需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去摸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领取了“父母证”的也还得从以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判定是否“合格”。所以,这个证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最难领的。

    因此,面对这块璞玉,父母得有匠人的精神头才行(而好多父母缺乏匠心,一些根本就称不上是匠人,就遑论如何雕琢了)。

    假如有一天,做父母真的要“持证上岗”,你希望这个“证件”叫什么?你希望它是什么样子呢?欢迎留言。

    (本文为东一羊原创,切勿抄袭,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生孩子?领取“父母证”了吗?做父母,也当“持证上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wu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