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760604/923ca531e2960bd7.jpg)
最近被刷屏了。被这部《我不是药神》给刷屏了。虽然,我都没去看,但有些反馈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一个已经买了很多了保险的人,在朋友圈上问有没有人约一起看这部电影。然后半小时后就删了。这就说明了,能约到人一起看。很多人多去看。
然后,前几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昨天就和老公去看了。然后我问她,你感觉怎么样?她就摇了摇头。我就打趣道,“不是这电影不好,而是不适合和老公去看,对吧?”
然后,她连忙点头。
再一个刚认识不久的女孩子,昨天晚上和闺蜜去看了,看完了之后在小群里说,心里好难受。正想问为什么呢,她就说,让我缓缓。
随后,我问她:“看完会不会很想买保险?”
她说,“还真的有点想。”
然后,她又和我说起了电影院里情况,看来,她这场电影的观众不错,不是老师口中最差的观众。哭的稀里哗啦,两包纸巾还未必够用。
其实,这些啊,就是百态。《我不是药神》这部剧,比起他的情节和内容,更好看的是舆情。是陆勇案的案情,以及各大留言区的内容和舆情。
从电影本身,今年国产的电影还是有点厉害的,从《芳华》,《前任攻略3》到《我不是药神》。在电影之前的是华谊老王的股权质押,是冯小刚被Diss,是电影大咖的信誉危机。其实,有时候,所谓的大制作,与其大在后期制作和宣传,影星的片酬,还不如说,真真正正的去找一个共鸣点。
当你找到这个共鸣点之后,要考虑的就是,向社会传递怎么样的价值。说白了就是拍电影的初心是什么。电影只是一个工具,重点是怎么样给人心灵的震撼。严肃的司法和娱乐的电影,在这一刻形成了共鸣,所针对的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以及这个相关的系列的社会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药贵。排队三小时,医生三分钟。药贵,医保并不是万能,更不是绝对的全能。每一个点,都值得展开大书特书。这也是我们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下,很多的东西都只能做到这样。
诚然,我们还必须要意识到一点,我们的发展越来越快,暴露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多。但烟花会谢,笙箫会停。每一个热点,都仅仅是如烟花般绚烂的划过。而各种声音也都是这样,一拥而上,一哄而散。我们反思一下我们舆论场,到底有什么事情是一定会持续引发大家的讨论,直到司法,法律,社会形成共识为止的?
如果说,这时候,有人跑过去说,要不,我们查一下徐峥的剧组有木有阴阳合同吧。估计,说这句话的人会被喷死。
其实,最大的社会问题,真的就是舆论的质量的问题。高效,持续,有质量的思考和反思,才是促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办法。
然而,我们的行动呢?保险皇后叶云燕的公众号的持续热炒,继续炸裂这个热度。各大保险公司出钱请客户来看这部电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60604/523bbf3b03c4269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60604/cf53e2709b2c8d7c.jpg)
热度能持续,但是,真的未必有人会想去反思自己的意识和理念的问题。诚然,国家是政策也开始降低药物的关税,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去印度买药的热潮作出一定的放松。
但我想,真的回去买一份保险的人,也许还真的不多。为什么呢?很多人都吐槽过保险。诚然,保险这事,是有很多的槽点。但如果说,你看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估计就能明白很多事情。
在你卧病在床的时候,你是失去了收入的。但你依然需要钱来买药,家人的生活依然需要支出。收入锐减,支出暴涨,这时候,除了保险产品,谁能给你一大笔钱来给你补充你的现金流呢?
一病,病出了比电影更尖锐,更心酸的悲欢离合。
一痛,痛出了比生理更痛的心痛,更纠结的人情世故。
一怒,怒出了医闹,丧失理智的穷凶极恶。
关于医疗问题,我想,也就保险营业员能保持持续的关注了吧?道理不是你不懂,而是更多人请愿装作不懂。
至于你问我,我买了重疾没有,我想说,我想买,也难买了。
某MDRT说,“资格,比金钱重要”
热度会消退,但我更希望的是,思考不要停。
当代中国,没有扁鹊,孙思邈,李时珍这样游走天下的神医了。指望一个大神从天拯救,拯救你的生命,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了。医疗问题,不是光靠顶层设计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去解放思想,学习别人的先进模式,总结经验,实践出来的。
一部电影,只是敲开全面思考这个相关问题的大门而已,而要拿出结果,还需要大家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