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就喜欢金庸的我,老早就兴冲冲翻过很多佛经。
本以为会有九阳神功被我发现,结果翻来覆去,找到的都是戒这个戒那个,无聊的要死。
“嗡嘛呢叭咪吽”,看完谁不想骂脏话?
“去死吧!”
我一脚踹开佛经,跑去看电影。
电影是很过瘾的,我从小就没怀疑过。
而最早时候的电影,是露天的,像现在的演唱会,爽吧?
那时候,都是全家人集体出动,所有人朝圣般挤作一团,人山人海,根本看不到荧幕,看到的,都是前面大人肩上的孩子的屁股。
我自己也去过,晚上才放的电影,下午就到了,人都还没来,场地任我挑,我就呆在正中间,枯禅傻等几小时,等最后人都凑齐了,瞧我占了这么好的地儿,都特别眼馋。
终于,要放了,过来几个浓眉大眼的,对我说:“滚!这是放电影的地方!”
那时候放的,不是打仗片,就是打架片。
打仗片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吃饭睡觉打鬼子,虽然简单粗暴,我也喜欢。
打架片就是港片武打,钢丝带假人齐飞,血水跟墨水一色。
虽然是这么简陋,但小伙伴每次看完,都津津大谈三天,而且比武受伤的也相应增多。
现在想想,有一点诡异,就是小孩子爱看的电影,大人凑什么热闹?
反复思量过,结论是,那时候,人生活的太辛苦,没趣味。
除了佛经,就是电影。
这几年我几乎不看国产片了,真心看不下去。
先是贾玲的《李焕英》,我不太了解贾玲,反正春晚红起来的都这个套路,演完小品演电影,内容就是搞笑段子加亲情,冯巩赵本山无一例外。
看了很火的《哪吒》,除了觉得剧本就是在讨好宝妈熊娃之外,别的我都不记得了,什么剧情全忘了。
后来看了巨星吴京的战争大片,《长津湖》,不说了。
只是,看电影的更多了。
我说片子不好,别人就呛我,说:“你看看人家票房!”
我接受票房,我只是不能接受,这时候,人的生活还是太辛苦,没趣味。
佛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是你跟世界相面太多了,熟烂了,无味了。
我只好再翻翻佛经,找到经典名句: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反过来,不就是电影吗?
我还是愿意相信电影的力量,哪怕还得动用月光宝盒,嘴唱“波耶菠萝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