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亘古不灭的命题,作为人类世世代代无法逾越的“深渊”,有不计其数者为永生的神话而前仆后继。对生命的无限渴望促成与之相关的探索历经千年之久,从迷信到科学,无数的成果诞生于世,关乎信仰,关于未来。没有任何生命能超脱于大自然的法则穹顶之外,当有限的时间走到尽头,死神的镰刀自会如释重负般落下,了却一段沧海一粟般的因果。人们普遍对死亡怀有恐惧之心,少有人笑对生命的终结,他们有的是英雄,有的是狂徒,也有的是顿悟者,或被歌颂或被唾骂或被敬仰,死亡由此蒙上了各色尘埃,唯独一些异类肯拂去灰尘,静观逝者的真实模样,遥望三途河的彼岸,静候花开。
彼岸有花作为奥斯卡获奖影评,日本电影《入殓师》创造了一个独特视角,指引观众正视死亡,理解死亡。主人公原是管弦乐乐团的大提琴手,然而本地居民并不热衷于西洋音乐,入不敷出致使乐队解散。主人公迫于生计成为一名入殓师,与死尸打交道让他备受心理和生理上的折磨,妻子无法忍受丈夫从事这样一份上不了台面的工作,愤然离家。经历一次又一次追悼会,在不知不觉中主人公领悟到与逝者,与逝者家属的相处之道,懂得去欣赏修理生命残骸时所孕育出的美,静谧,肃穆,以及无限怜惜,极致体现出死如秋叶之静美般的物哀审美,万物皆有灵,何况人乎。
影片最后,与妻子和好的主人公面对的是父亲的遗体,那一刻他点回忆被丰满,被清晰,泪水也再也遏制不住,冲破了昔日的怨恨,缓缓流淌出来。默然的人,泣不成声。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蜕变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顿悟和救赎的故事。主人公对面对入殓师这份工作,从不接受到接受,再到视之为使命,自幼学习音乐所酝酿,沉淀出的丰富情怀赋予他独特的天份,以专注和真诚,感化自己,也感化了在场畏惧死亡,厌弃死亡的人们,使之在一片平和与安详中学会欣赏生命最后的风采。此时的主人公已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并决定将其作为长期事业来发展,终于,他再也无法扮演一个局外人的角色,面对阖然长逝的父亲,主人公用颤抖的双手为遗体作最后的清理,眼泪决了怨恨的堤汹涌而下,悲伤笼罩了此间昏暗的小屋。他与端坐于旁的妻子相拥,全剧终。
彼岸有花入殓师这一职业起源于日本,后传入中国,因其特殊性质而饱受非议。出于文化因素以及本土人群对殡葬行业的忌讳,大多人对于入殓师这一工作群体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是鄙夷和厌恶。尽管人固有一死,从古至今社会对相关料理事宜的服务一直存在需求,但是出于本能的畏惧,以及传统观念中仍然存在鬼神迷信的意识残魂,致使人们无不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殡葬行业及投身其中者,哪怕有无限缅怀,也难以撇开潜意识里的偏见,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相比之下,入殓师们不仅要克服本能的排斥,还要具备一定的觉悟,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神圣而伟大的事业,被旁人评头论足在所难免,这里面没有曲直对错,没有黑白是非,有的只是一份平凡的心愿:让逝者保留最后的体面,安然与世界作别。
彼岸有花我相信《入殓师》这部电影并非在一味地宣扬入殓师这的艰辛和伟大,去刻意制造情怀和泪点,而是传授一种面对生与死的态度。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谈的是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未知死,又焉知生呢,不懂得生离死别之苦,哪会更懂得珍惜现有的温情时刻,正如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虔诚的祷告,对生命的眷恋便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坚实的信仰,不可撼动。如此方能显得生之可贵,逝之凄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