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我有个师妹,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大学期间就非常热心地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她从不在乎自己的力量渺小,坚信用热心和宣传可以改变更多的人,让国家重回青山绿水的怀抱。
今年一次聚会上,我见到了师妹,便问起,该找工作了吧,是不是要为祖国的环保事业奉献青春啊?
师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她说,我觉得环保这事,挺难的。
怎么一向坚定的师妹会动摇了?她给我讲了自己的转变经历。
师妹所在的学院组织了一次辩论赛,主题正是工业文明对人类生态环境是有利还是不利。可偏偏天不遂愿,她的小组抽到的观点却是工业文明对人类环境是有利的。
这可让师妹崩溃了,她一向主张是低端的加工业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指导老师也安慰她,just a game,come on!就当是锻炼思维和表达了。
然而在准备过程中,头一次站在与自己信念相对立的一方,师妹竟然一次次地被亲手搜集的材料所震惊了。
她惊奇地发现, 同样是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朝之前的人口峰值都没有超过1亿人,一旦超过,就是王朝发展的拐点,天下大乱的开始。也就是说,清朝以前的中国,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就是1亿,否则粮食问题就会引发生存危机,进而导致战乱频繁,王朝更迭。
为什么清朝人口可以达到4亿多呢?因为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
可即便如此,古代中国平民从出生开始就在恶梦中挣扎,天灾、饥荒、疾病随时可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十八岁之后,人就开始了不停地生育,而几乎每年又有孩子夭折的痛苦过程。
能让人类实现有计划的生育的避孕套,恰恰是现代工业的产物。
那为什么现在中国能养活14亿人口?
原因有二,一是化肥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二是城市工业化吸纳了大量的人口就业。否则,以中国的18亿亩耕地,能负担的人口极限不会强过清朝。
而这些,都是拜工业发展所赐。如果没有工业化,今天主张环保的人里,十个有八个要饿死。
前年冬天,整个华北雾霾肆虐,师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环保建议签名活动,倡议限制机动车,关停工厂。
不久后,她随学校社团去唐山调查那里的钢厂职工。师妹说那是她从事环保公益以来,第一次掉下眼泪。很多在钢厂上班的工人,因为停工,收入大减,而家中的妻儿还嗷嗷待哺。如果环保禁令一直持续下去,工人们只得像候鸟一样远赴他乡,另谋生路。
师妹说,自己之前的人生简直就是“何不食肉糜”,她能在大城市里享受物质文明,是因为有无数人在黑暗中前行。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厢情愿的善念,竟成了断人生路的毒咒!
如果环保只是简单地关停、禁止,那跟恶政、懒政有什么区别?
- 02 -
知晓世事的复杂,才是人成熟的标志。
将来,我们会不止一次地发现,事实的真相竟与自己坚信多年的“真理”大相径庭。
这时候,千万不要目瞪口呆,这只能说明:
一、你之前所受的教育,都是错误的;
二、你比以前更加成熟了。
而社会进步最大的障碍,正是人类这种下意识的愚昧。
大部分人,不读书,也不思考,仅仅凭着知道的一点点浅薄的知识,甚至直接下意识地就去评判世事的好坏。
我有一个师弟,曾经去山区支教。
他第一天报到的时候,校长跟他寒暄的时候说了一句,你穿的这双NB,够一个小学生三年的学费。师弟瞬间脸就白了,一股深深的负罪感涌上心头,再也没穿过那双NB。
后来我告诉他,现代经济就是靠消费来驱动的。消费刺激了货币流通,繁荣了市场,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工,进而也带动了就业,这就能让更多的人有钱赚,有饭吃。
一双NB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从上游的设计到下游的加工、生产,还有销售、广告推广,多少产业加入了这道洪流?如果没有这个“奢侈”的高端品牌,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失业。
比起救济穷人,让更多人有工作,有机会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是更好吗?
退一步说,山区孩子不是乞丐,他们需要的不是施舍,而是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将来能靠自己的双手和知识赚钱、脱贫。
所以,穿NB就不能来支教吗?
帮助穷人也不是靠省吃俭用和施舍,而是帮助他们成长,还有给他们一个靠劳动就能致富的公平大环境。
今天,还有很多人看到明星结婚一掷千金,就大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一种既廉价又无知的伪正义。就算把明星的巨额财产充公,然后发放给穷人,也解决不了广泛存在的贫困问题。
- 03 -
我在新东方上口语课的时候,一个美国老头组织了一堂讨论课,话题是:美国参加二战的目的是什么。
课上,来自中国的同学们很不客气地列出了各种理由,比如说美国想称霸世界,想渔翁得利,就是没人说美国参战是为了捍卫和平和维护正义。
而老头不但不生气,还兴致勃勃地陪我们聊了整堂课,帮同学们总结提炼观点,顺便纠正语法错误。
课下,我问老师,您让同学们去质疑自己的祖国,不生气吗?
老师听了哈哈大笑,他说这在美国的课堂上很常见,甚至有的老师会让大家讨论,美国脱离英国独立是好还是坏。他们压根不惧怕政治上的忌讳,就是要引导大家突破思想禁区,大胆质疑,勇于思考。
为什么美国人一直在科技创新上引领世界,从教育上就可见一般。他们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习惯,凡事不要受传统思想和政治是否正确的束缚,而是要实事求是地思考。
而今日中国,无数生活在大都市里现代人,天天沐浴着现代文明的阳光,然而一遇到社会问题,就一秒穿越回古代。他们或突然正义感爆棚,包公附体,或大骂朝廷无道,要杀富济贫,只恨不能马上投梁山。
在互联网时代,即便我们平时没有受过足够的经济学、法学、医学教育,但凭借网络,我们也可以从种种渠道学习知识,让自己对事件朝廷充分了解后再作判断。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不思考,不学习,仅凭下意识的反应和冲动行事。
- 04 -
现在出一道思考题,前几天,财政部长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提出开征房产税,元芳,你怎么看呢?
很多人对此兴高采烈,在他们看来,有房者将缴纳更高的税费,这对平抑房价大有好处。
那我们就来想想,一个拥有多套房产的有钱人,他的房子会空置吗?显然不会,他会将房子出租赚钱。
那么现在开征房产税了,他接下来会干什么?
当然是要转移税收成本,把增加的税收摊进租金里去。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吴丹教授的分析:
若一个城市属于人口聚集型城市,房屋租赁市场十分紧俏火爆,空置房甚少,如北京、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当对房价上涨速率β%的预期为正时,房产税推出的主要影响会体现为税收效应:房主承担较少税收,租客承担较多税收,房屋租赁市场的租金整体将上涨。
也即是说,本应起到调节居民收入作用的房产税,虽然征收对象人群是高资产型人群,但实际承担税收的人群却为低收入人群,这部分人群的储蓄将更少,且在长期中将会由于居住成本的增加,选择离开该城市。
若一个城市属于人口外流型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需求较小,而在前几年全国房地产热中新建了很多住宅项目,城市整体的住房空置率较高,当空置住房很难租出时,房产税推出的主要影响会体现为空置房源流入二手房市场,使得房价降低,整体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
所以广大无房的奋斗者们,你们还觉得开征房产税对自己是好事吗?
常言道:眼见为实。
然而这话只适用于古代,在今天,各方面文明高度发达,人类的头脑也要变得越来越复杂,才能应付现代化的生活。光够眼睛看得出的结论往往流于表面,必须通过大脑的深度思考才能洞悉一二。

古人说的“闻过则喜”,指的并不一定是高尚君子,而是爱思考的人。
他们一听到不同意见,就开启大脑,对比、印证,寻找事件背后的逻辑。
而不爱思考的人,他们常常把别人的不同观点当成挑衅,用愤怒取代理智,然后一定要跟别人争个输赢。
在网上,很多喷子就是这样,因为争论一个观点,最后演变成互相骂娘。
在信息时代,人的大脑如果只满足于做一台收录机,对信息只进行简单的处理就毫无保留地接纳,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人一生都难以摆脱贫穷和愚昧的困境。
学会思考的第一步,就是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遇事之后,不是把大脑随意地交给自己的经验和“常识”,或者周围其他人的议论,而是多方分析、比较,敢于得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结论。
社会问题之所以复杂,正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们的复杂性往往超过了今天是打车还是坐公交这类的问题。
如果公众在这些问题上仅仅凭下意识的判断就鼓吹呼吁,结果常常是阻碍了社会发展。
很多人总在说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可连独立思考的能力都不具备,如何把握命运呢?
恐怕只能让自己被流俗牵着鼻子走。
反过来,只有敢于独立思考,善于思考,方能走出自己的天地,在信息社会做一个有能力把控人生方向的人。
提高大众的智识,也必须从每一个人学会思考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