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失去精神追求的人都不可能在物质上取得永久满足的安全感,只有自己精神强大到不需要用物质来填塞,不需要用攀比来获得所谓的优势,一个人才能真正获得长久而持续的安全感。苏格拉底走在大街上感叹道:这里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啊。而梭罗也正是想通过离群索居,独居在瓦尔登湖来找回自己的初心。人其实获得越简单,越能够体会到人的精神性需求。
有一段时间自以为很幼稚,原因我说过,在很多人眼里我的生活太理想化,这种没有烦恼的乐天派在很多人眼里有着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生活态度,一个人怎么可以没有物质上极度的欲望而活的如从简单,这是很多人所不理解的地方。
很多人以为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物质,因为精神上的收获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看不到,而恰恰有很多人以为别人看不见的收获根本不是收获而是自欺欺人。有人认为,自己拥有的某个东西,只有在别人良好的评价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同时也只有在这种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优越感。其实现实刚好相反,我们是被别人的评价和看法迷住了自己,失去了判断的能力,而我也差点因为蒙蔽而失去了应有的人生态度。
大多数人的幸福感都是在与别人的对比中得到的一点优势和心里安慰,我住的房子比别人大,穿的衣服比别人华丽,吃的食物比别人昂贵,正是基于这种比较,所以很多人的幸福感正是来源于此,可是这种幸福感也是我们被蒙蔽的一种表现。
人活着是需要有安全感的,没有安全感的人想尽办法去寻找,而恰恰大多数人的安全感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但是精神世界的匮乏,让大多数人陷入永无止境的物欲之中不能自拔。当你获得了一种物质满足,以为接近了安全感,却不知道,安全感正在随着物质的满足渐渐远离,因为下一次的满足需要更大、更多的物质作为保障才能实现。
任何失去精神追求的人都不可能在物质上取得永久满足的安全感,只有自己精神强大到不需要用物质来填塞,不需要用攀比来获得所谓的优势,一个人才能真正获得长久而持续的安全感。苏格拉底走在大街上感叹道:这里有多少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啊。而梭罗也正是想通过离群索居,独居在瓦尔登湖来找回自己的初心。人其实获得越简单,越能够体会到人的精神性需求。
人们从自然界里将物质剥离出来,创造了各种新的东西,但是在精神的世界里,人们从没离开过,凡是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都在一直努力寻找这种与世界内在精神相关联的共通之处。现代人创造了更多的发明,享受着极大丰富的物质成果,但是现代人的脚步比任何时候都要匆忙,现代人的内心比任何时候都要疲倦。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以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任何时代相比都是匮乏的,其实不然。
德国哲学家奥伊肯曾经对这种现象分析过,他的观点以为,人的精神问题需要人们自己去解救,现代的人们之所以会更加浮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精神境界有着更高的追求。物质越丰富,精神越失落,说明有存在于人身体之外的东西独立于我们的生活之外,这就是所谓的灵魂。正是为此,人们才能在自我反思中追求更高的精神内核,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希望。
很多人以为哲学就是空谈,于现实毫无意义,而现代人思想上的贫乏和困顿浮躁,恰恰说明了哲学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都是哲学家,这没有什么区别。能把自己内心的问题解决了,外部的各种困扰就会不药而愈。而哲学正是其“无用性”导致了其重要性,以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很多东西一旦有用,便开始功利,有了功利性的价值赋予之后,我们就越来越远离它的本质。
周国平说,孩子是最具有哲学性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善于思考,而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对事物最本质的探索,以至于有时候孩子的问题很多大人都没有办法回答。我有时候在想,其实哲学思维的不断形成正是我们对自己孩子性的某种回归,我们开始回答孩子性的问题,思考孩子性的行为,甚至有着孩子性的人生态度。是幼稚让我们不断的成熟,也是幼稚让我们逐渐的成长,可是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忘记自己原有过的不成熟,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
——2014年6月10日星期二下午
网友评论
而后现论不断的进步或者说是变化,以后的解释,我们能不能接受呢?
这样是攀比吗?是物质追求过剩吗?
“我陪他们喝酒,去KTV是为了套出他们的秘密看到他们的真实面目,然后狠狠一击打垮。”
我看上去是酒肉生活吗?是浮躁不安吗?是荒废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