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晓娟
编:金兆丰
“心理生病”?
是的,我们的心理如同我们的身体一样,她也会出现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需要我们去寻求帮助、同时也需要我们去解决。
今天我来回答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心理生病”真的这么严重?可怕吗?什么人?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有什么渠道和方法去帮助我们恢复心理健康状态呢?
“心理生病”可怕吗?
其实,“心理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对她的不关注——甚至在我们产生心理问题时仍然放任自流。是我们使问题一步一步变得更加严重,而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遭受了无尽的折磨和痛苦。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研究调查覆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12个省市,调查总样本量超过6万份。总报告抽取其中5098个核心样本,并与2008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2020年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些特点:
(1)东部地区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其他地区;(2)城市户籍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农村户籍人口,农村户口的抑郁检出率为16.5%,高于城镇户口的检出率14%;(3)低收入、低学历、无业/失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4)不同学历的调查对象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差异。以抑郁为例,大学本科及以上群体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为13.6%,中专/大专群体的检出率为16%,高中及以下群体的检出率为18.1%;(5)分析发现,年龄差异显著,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一些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出现心理问题年龄越来越低龄化。
从以上冰冷的数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心理生病”具有普遍性;发病率向低学历、无/失业和低年龄人群中蔓延。
这些群体需要获得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因为他们不懂一些知识、无法支付一些费用、有的甚至无法自我决定救助。
而更危险性的是,他们本身和周围人对于“心理生病”的耻辱感,这种病耻感让他们不敢承认自己的心理生病了,因而更加不敢寻求帮助。这种病耻感在慢慢的吞噬他们,让他们在痛苦中徘徊而无法找到出口······
综上,“心理生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和你周围的人觉得它很可耻而拒绝寻求帮助。所以如果你的“心理生病”了,或者是你的朋友、家人等,请您正确的看待它——她只是告诉你,她不舒服,需要别人的帮助,共渡难关。
什么人?什么时候需要寻求帮助?
记得我在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时,我也曾带着好奇和疑问问老师和课本,到底什么人需要心理咨询?什么情况下我们容易“心理生病”?
我记得那时上的第一堂《心理健康与咨询》课的内容得到的解答,是引用曾奇峰老师的:
1、在某些时候觉得孤独或者想找人说说话;
2、当学习、生活、情感压力过大,如失恋、学习挑战太大、同学相处不良;
3、遇到自然灾害、威胁等突发事件之后一个月,如果继续经常被这些事件的记忆干扰生活;
4、对于某些特定的物体和行为害怕,如怕动物、场所恐怖;
5、如洗手、关煤气等某些行为表现出十次以上的反复,或者对于某一事物的思维反复顽固的出现而无法摆脱;
6、物质依赖也可以是一个参加心理咨询的原因,例如吸烟;
7、或许你没有任何困扰,你丰衣足食、家庭幸福,你的生活已经有了一定质量,但你觉得需要一些精神层面的成长或回顾。
……
总结一下,就是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觉得自己被某种不良心情压抑超过两周时间,并且这一情况还在持续,那时候就建议寻求心理咨询。
在研究生阶段,我接触到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赛里格曼说,心理学有三个使命:
使痛苦之人疗愈
使健康之人幸福
使有潜能之人自我实现
因此,如果你有想要疗愈痛苦,渴求幸福,渴望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三点中任何一点或者更多,都是可以去做心理咨询。所以请你不要认为一直要等到自己痛苦不安、有了可怕的念头才肯去需求帮助。
谁可以帮助你恢复心理健康呢?
你一定好奇当“心理生病”时可以找谁?以及为什么要找他们呢?他们的区别在哪?下面就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
01
精神科医生
精神科医生一般是医学院受训毕业,擅长精神科诊断并且有处方权,一般使用药物来做治疗。在国内的三甲医院,还有精神专科医院可以找到他们。精神科医生是可以开药的,可以通过药物来抑制临床症状。与此同时,部分精神科医生也接受过心理学的训练,这部分医生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你进行心理治疗,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02
临床心理学家
临床心理学家是指临床心理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接受过相关的心理治疗或者心理咨询的训练的一个群体。
有一些方向的博士生专注于做研究,另一些博士生则是专门做临床的。偏临床方向的临床心理学博士生会有大量的个案实践和被督导的经历,然后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继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这些人就是临床心理学家。
但,这个称谓在中国还没有,因为在中国大陆还没有临床心理学方向的博士点,即没有这样的执照来定义临床心理学家。
03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是在国内比较常见的专门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往往没有医学背景(只有少数咨询师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心理咨询师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咨询的训练,在其开始接受个案咨询时,需要接受心理督导师的督导来帮助他更好的完成个案咨询。
之后心理咨询师开始独自接个案,通过谈话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咨询。在这里你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仅通过谈话的方式就能帮助到我呢?
而在你决定要寻求帮助时,就要准备好做出改变。无论是疗愈痛苦,变得幸福,还是去自我实现,你得明白,这并非单靠心理咨询就能实现的。还需要你自助。你得行动起来。而行动即是放下当前自己的一些固有行为模式。
在这里你可能又会问:如果一切都得靠自己的行动来做出改变,那还需要心理咨询师干什么?
答案是需要。因为前面说的这三个目标,靠自己独自行动,不总结,不讨论,效果不仅不大,并且难以坚持。在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以和你一起努力,帮助你理清想法,动机,安抚你的情绪。而在咨询室外,你需要将你和咨询师一起做出的规划付诸于行动,以期对你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促进作用。
至于我,我会觉得心理咨询更像是一场陪伴着你去改变的过程,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就像一面镜子,及时反馈你的状态,帮助你学会了解并调整自己。
04
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即社工,在大陆发展不很完善,但是在欧洲、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就包括帮助人们寻找现实的帮助。
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英国的一个案例,一个母亲因为孩子的行为问题来到咨询室寻求帮助。这个咨询师对妈妈和孩子都做了详细的评估,发现他们的问题大多是现实问题。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妈妈带着9个孩子。因为一个人无法照料这么多孩子,生活过得很困难,以至于孩子之间也出现了一些行为问题,所以整个家庭都需要帮助。在这种状况下,需要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等协同工作来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深入到这个家庭,仔细评估整个家庭的状况,然后帮这个妈妈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申请生活补助和住所。当他们的状况稳定下来,基本的生活、住宿环境得到改善后,由心理咨询师介入为他们提供心理服务。包括儿童心理咨询和成人心理咨询两个部分。
通过评估,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帮助这个妈妈还有孩子们完成咨询的目标,当孩子出现青少年精神类症状的时候,精神科医生也会介入,和心理咨询师一同来帮助这个特定家庭。
在这个个案中,我们能够看到针对这样的问题,就不单单只是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工作者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很多人的协助。
综上,希望看到这些内容的你,能够首先接受“心理生病”这个事实,不要因为病耻感而让自己或者你的朋友和家人陷在痛苦的无助的漩涡之中。
如果您需要,可以通过后台联系我们,我们会真诚、尽心的和你一起面对这些困扰。
作者简介:
孟晓娟,女。助理心理咨询师,潍坊医学院应用心理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参加多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和培训并接受定期督导,研究生期间担任本科生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助教,在团体心理辅导方向有一定的心得。目前在临床心理科接受心理咨询培训,有一定的个案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