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是用来描述惯性概念的物理学定律。 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1][2]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
332年前,牛顿发现的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质在没受外力的时候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相对的静止。这说明物质生来就是运动的,而不是因为有外力作用,也不是因为与外界有矛盾。
“矛盾”一词,最初是我引用课本上的。后来,随着我发现了现实世界的本质是“自由破缺后的内理性外混沌复合体”,我说的矛盾就专指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的,内和外的,“理性和混沌”的矛盾。因为二者在时空中的表现恰好完全相反,正如矛和盾在战争的表现完全相反一样。
课本上的矛盾,比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黑与白,冷和热,上和下,等归入现实存在的多样性,而不是矛盾性。现实存在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是由无数个混沌合成的一个大混沌。大混沌保证了整个空间的合一性,使其內的存在可以在同一个空间中彼此作用和交流合作。大混沌也导致其內的存在一定是包含了一切可能的存在的,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可能。一旦遗漏,则表明“概率不等”,从而使以“概率等同”为本质的混沌,不再存在。所以,在混沌內的存在,一定是多样性的,且是包含一切可能存在的。这说明,外面永远有虚无的混沌空间的现实世界,其中的存在必定是多样性的,且存在彼此之间并非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矛盾关系”,而是“概率等同”关系。
现实世界內的万物,之所以有“你死我活”,“自变不止”,“天荒地老”等“他否”,“自否”现象,不是因为一种存在要灭了另一种存在,而是因为混沌的“概率等同”。在混沌中,当任何存在拥有了“当下存在”的概率,则下一时刻必定拥有了“不再存在”概率。虽然,事物内的理性,如人体的理性,把这一刻拉长为“一百年”,质子的理性,把这一刻拉长为“10^31次方年”,但下一刻的“不再存在”注定会来临。在现实中的所有“他否”现象,本质上是由于被否对象的“自否性”在先。“自肯”的理性,是不会被任何一种“他”的否定而灭亡的。所以,一切现实存在共同具有的“自否性”,是由现实世界的“外混沌”赋予给它们的。
可见,现实世界存在的多样性和“自否他否”性,均由现实世界同时所在的四种世界之一的混沌世界而来,并非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的内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理性,是与产生事物“自否性”的混沌完全相反的。事物的内部不仅没有事物灭亡的根本原因,反而是保证了事物的存在。事物的本质在其内部,其存在就是其内部理性的存在。(存在就是理性,理性就是存在)
联系到牛顿定律所揭示的运动的永存性,唯论给运动下了如下四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是从存在自己的角度来说的,“运动就是我在我所在的地方”。
第二个定义是从运动的效果来说的,“运动就是一种存在成为另一种存在的存在,规律和能力”。
第三个定义是在时间中观察到的现象。“运动是在时间中恒定存在的”。这也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所揭示的。
第四个定义是在空间中观察到的现象。“运动是在空间中依次成为各种存在态的主体”。主体就是运动,运动就是主体。所以,在空间中谈运动,必须把主体带上。从而,运动又有了两个新的称呼:“运动主体”,或“主体运动”。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名词。
运动主体在运动前后发生改变的运动称为变化,而不能称为运动。在现实世界中的所有运动主体,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改变,所以现实世界中的运动的本质是变化。只是由于观察者的反应时间太快,寿命太短,才把这些主体的改变,近似为主体的不变,从而把变化近似为运动。
如果让观察者的反应时间如质子寿命一样长,让观察者的寿命比质子寿命再长10^31次方年,则现实世界完全如同虚空,更无运动。
如飞机的飞行寿命,分摊到具体的某一次起降中,这一次飞行就是这架飞机的一个折旧的过程。这个从起飞到降落,每个小时都在发生的寿命折旧,导致起飞前和降落后的飞机是两架寿命不同的飞机。主体改变,则运动不存,所以,飞机的飞行本质上不是一个运动,而是一个变化。称之为“运动”,是因为观察者的反应时间太快,或寿命太短。
同理,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也不能称为运动。
运动,就是我在我所在的地方。当观察者没看我时,我在整个宇宙的每一处空间中存在着,全宇宙一个来回是即时的。当观察者看我时,我的时速是每小时五公里到五十公里不等。运动,产生存在;存在源于理性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因为生命由运动产生。
最后,我把运动的四个定义送给爱好生命和运动的朋友们,别忘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