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大刘,昨天说的燕国的事最后怎么样了?不是说差点亡国吗?)
别着急,我们今天接着说。
(好好好,你快点!)
好,那我们就开始!说起来这件事还和孟子他老人家有关。
(孟子?)
嗯,你还记得上次我们说过,孟子也曾经周游列国吗?当燕国发生这场内乱的时候,孟子正在齐国。当时内乱刚刚发生,齐王就趁机派兵攻打燕国。燕国百姓讨厌子之,更讨厌战乱,所以面对齐国的侵略不仅没有抵抗,反而大开城门迎接。以至于齐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近乎全部占领燕国的壮举!
这个时候齐王面临一种两难的抉择。灭燕还是存燕?
存燕?用齐王自己的话说,一个万乘之国攻打另一个万乘之国,这么短的时间就攻下来了,这说明上天在帮助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灭燕?可是此时诸侯国都在盯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旦齐王决定灭燕,那么很可能马上就成为众矢之的,各国大军恐怕马上就会开过来,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的邻居太强大!
所以,齐王在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孟子,怎么办呢?
哎,要是你,你怎么办?
(我啊,当然是灭燕了,毕竟诱惑辣么大!嘿嘿……)
是啊,其实齐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毕竟他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他想让孟子给他想一个万全之策。
(那,孟子怎么说的?)
孟子说,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灭燕还是存燕的关键并不在于大王您怎么想,而在于燕国百姓怎么想。您看啊,您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燕国,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军队很强大,而是百姓不愿意面对战火。如果占领燕国以后,您能够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百姓欢迎,自然燕国安定,那么至于统治者是燕王还是齐王,老百姓其实未必那么在乎。
可是如果您占领燕国之后,不断地杀人、抢钱、搜刮宝物,那么,老百姓就会发现自己从一个火坑掉到了另一个火坑,就会起来反抗您了,到时候燕国形势不稳,您大军在外,诸侯必然乘机来攻打,齐国不仅不能保住燕国,恐怕连自己的土地也保不住啊!如果您做了不该做的事,那么,我希望您即使改正,该还的还,该修的修,最好再重新选一位一个好国君,然后撤兵,这样的话还来得及。
(孟子说的好有道理啊!)
是啊,可是齐王没有听他的。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不是哪一个人都能保持清醒的。结果,失望的燕国百姓开始起来进攻燕国军队了。赵武灵王趁机将本在自己他国当人质的燕国王子送回去并拥立他做新君,这就是燕昭王。这下子齐王支撑不住,很快就被打回来了。
这时的齐王很惭愧啊,觉得自己没法见孟子,可是又想见见孟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自己就纠结。这时候有一个叫陈贾的大臣对齐王说,大王不用担心,我去见一见孟子保证就没问题了。齐王说好啊,你快去。
这个陈贾大摇大摆的就去见孟子了。
到了之后,就先提问。周公是什么人呢?周公就是昨天提到的周公旦,他在武王死后辅佐年幼的成王稳定基业,荡平内乱,是周朝的大功臣。孟子回答说,是古代的圣人。陈贾说,既然是圣人,那么,他派自己的弟弟管叔去管理商朝遗民,可他却带着移民造反,您说周公事前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孟子说,当然不知道了。陈贾说,这么说,圣人也会犯错了?
孟子说,当然。哥哥错误的信任了弟弟也是有的。不过更重要的是,古时的圣人,犯了错就会主动改正,而现在的所谓君子,犯了错就去遮掩,所以古代的君子,犯了错虽然大家都见了,可是当他改正,大家却对他更加敬仰了。而今天的君子们呢,不仅犯错以后不仅不改正,而且啊,还要再为自己找借口!
(啊,哈哈,这个脸打得也太狠了吧!)
是啊,对这种不要脸的人,不狠狠地折辱一下怎么行呢?
(怪不得题目说“谁的脸皮厚?”看来啊,知错不改还千方百计为自己遮掩的人脸皮最厚啊!)
嗯,看来你是听明白了!
(那当然,谁让咱是爱学习的小书虫呢?)
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