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下•原壤母死》
原文: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译文:
孔子有个老朋友叫原壤,他的母亲死了,孔子去帮他整治棺椁。原壤却爬上准备做棺椁的木材堆,说:“好久了,我没有痛痛快快地唱歌了啊!”便唱起歌来:
长满了点点的哟,那是花狐狸的头;
女人般软软的哟,那是拿斧子的手。
孔子知道原壤是在打趣自己不会拿斧子,却装作没有听见。
同去的人对孔子说:“瞧他这种态度,您不必再在这里帮忙干了吧。”
孔子回答道:“亲人不应该不像亲人,朋友也不应该不像朋友啊!”
后记:
原壤,鲁国人,孔子的发小。原壤母死,却登木而歌,作为发小的孔子都看不下去了,用“亲者毋失其为亲也”直接开批。
《论语•宪问》记载了孔子与这个发小的另一件事: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意思是说:孔子去拜访原壤,他不但不正礼迎接,反而叉开两条腿坐着等孔子。一贯注重礼仪的孔子,毫不客气地数落他一番,并且用木杖故意轻轻地敲打原壤的腿。
看来孔子对这个为人放浪形骸,不守礼法的发小,还是很有感情的,批评也好,杖叩也好,至少没有因为道不同,而掀翻友谊的小船。
朱熹在《论语集注》里批评原壤说:“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法之外者”,认为原壤此举是大不礼。
想到了“鼓盆而歌”的庄子。
《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庄子的“歌”和原壤的“歌”不可同日而语。
庄子认为“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庄子·知北游》),生死如一,因果循环,且“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内篇·人间世》),所以,他在妻子死时“鼓盆而歌”,反映出他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追求生命自由的逍游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