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一读 | 29 |《礼记·檀弓下•原壤母死》

每日一读 | 29 |《礼记·檀弓下•原壤母死》

作者: 慕若文 | 来源:发表于2021-08-15 06:28 被阅读0次

《礼记·檀弓下•原壤母死》

原文: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译文:

孔子有个老朋友叫原壤,他的母亲死了,孔子去帮他整治棺椁。原壤却爬上准备做棺椁的木材堆,说:“好久了,我没有痛痛快快地唱歌了啊!”便唱起歌来:

长满了点点的哟,那是花狐狸的头;

女人般软软的哟,那是拿斧子的手。

孔子知道原壤是在打趣自己不会拿斧子,却装作没有听见。

同去的人对孔子说:“瞧他这种态度,您不必再在这里帮忙干了吧。”

孔子回答道:“亲人不应该不像亲人,朋友也不应该不像朋友啊!”

后记:

原壤,鲁国人,孔子的发小。原壤母死,却登木而歌,作为发小的孔子都看不下去了,用“亲者毋失其为亲也”直接开批。

《论语•宪问》记载了孔子与这个发小的另一件事: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意思是说:孔子去拜访原壤,他不但不正礼迎接,反而叉开两条腿坐着等孔子。一贯注重礼仪的孔子,毫不客气地数落他一番,并且用木杖故意轻轻地敲打原壤的腿。

看来孔子对这个为人放浪形骸,不守礼法的发小,还是很有感情的,批评也好,杖叩也好,至少没有因为道不同,而掀翻友谊的小船。

朱熹在《论语集注》里批评原壤说:“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法之外者”,认为原壤此举是大不礼。

想到了“鼓盆而歌”的庄子。

《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庄子的“歌”和原壤的“歌”不可同日而语。

庄子认为“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庄子·知北游》),生死如一,因果循环,且“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内篇·人间世》),所以,他在妻子死时“鼓盆而歌”,反映出他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追求生命自由的逍游境界。

相关文章

  • 《礼记·檀弓下》1

    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国君的嫡子在十六至十九岁之间...

  • 《礼记·檀弓下》3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或曰:“齐衰不以吊。”曾子曰:“我吊也与哉?” 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

  • 《礼记·檀弓下》4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

  • 《礼记·檀弓下》2

    大夫吊,当事而至,则辞焉。吊于人,是日不乐。妇人不越疆而吊人。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

  • 《礼记·檀弓下》5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殡敛时不把帷幕掀起而哭泣,这并非古制,而是从敬姜为他的丈夫穆伯哭泣开始的。 丧礼...

  • 《礼记·檀弓下》6

    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丧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难言也。 国君给臣子去吊丧,要让巫拿着桃枝,...

  • 《礼记·檀弓下》17

    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请庚之。”子皋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弃予,以吾为邑长于斯也,买道...

  • 《礼记·檀弓下》16

    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诸侯请含,使之袭。 襄公朝于荆,康王卒。荆人曰:“必请袭!”鲁人曰:“非礼也。”荆人强之。...

  • 《礼记·檀弓下》14

    陈乾昔寝疾,属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已曰:“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陈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

  • 《礼记·檀弓下》15

    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曰:“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与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读 | 29 |《礼记·檀弓下•原壤母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kp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