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昨天说了一句特别有哲理的话,他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就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孩子。
他还说为啥现在人口多,而人才少,就是因为现在的教育太统一了,没办法做到因材施教。
他说这话的时候,你想不到上一秒还在流着泪跟我强调他才十三岁,我对他的要求太高了!
我对儿子的要求有多高呢?
你大概想不到,我对他的要求就是让他在课余时间,力所能及的帮忙做一些家务。
但是话说回来,他最近在学习上倒是一直挺乖,自己把学习弄得稳稳当当的,一直倒是没怎么让我操过心。
不过学习好并不能代表一切,这是我一直跟孩子强调的,所以总希望他能在学习之余,能够更多地和生活接轨。
结果这次去爷爷那里过了一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回来我要让他做事情,而他忙着要玩游戏,所以矛盾就爆发了。
以前每次我批评儿子的时候,他是不说话的,但是他会用眼神表达他的不满。
有时我看批评完他以后,他还是满脸不服气的样子,我就鼓励他要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我告诉他,如果不服气,可以申辩,说不定妈妈确实会批评错他。
经过我这番鼓励,不得了了,现在每次我批评他,他也开始和我唇枪舌剑的有来有往,而且中间还夹杂着很多的歪理。
虽然有时候儿子的胡搅蛮缠确实气得我脑仁痛,但是这也很好的帮助了我去了解到他平时的所思所想。
也让我反思到我们作为父母,平时哪些不当的言行给儿子带来了哪些不好的影响。
这次亲子大战最后的结果也一样,我终于让孩子意识到人生除了学习和游戏,拥有生活的技能也很重要。
所以后面他开始很主动地去帮忙做饭,收拾,负面情绪消失不见了!
在孩子出现的这个问题上,让我意识到每个人对孩子的期望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对孩子的希望就是他长大后会生活,能照顾好自己,不管是单身还是结婚,都有能力经营愉快的生活。
所以我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在能够兼顾学习的情况下,也要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而孩子的爷爷认为学习好才能带来一切,所以他只要求孩子学习就好,其他的都不用孩子去操心。
所以这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要求,会造就不同性格的孩子。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孩子跟着我们的时候,他就比较乖,出门都是自己走路,从来不要求我们去抱他。
但是一到了爷爷奶奶跟前就不行,他就一步路都不愿意走,一出门就要让人抱。
然后爷爷奶奶就会向我抱怨,带小家伙太累了。
我劝爷爷奶奶不要那么宠爱孩子,尽量让孩子学着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但是爷爷奶奶也控制不住自己对孙子泛滥的爱,还是很坚定地认为孩子太小,不应该让他学着去做那么多事情。
所以他们是一边抱怨,一边享受着孙子这个甜蜜的负担带来的痛与乐。
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长辈对下一代真的是慈爱到了极处,真是捧到手心怕碰了,含到嘴里怕化了。
当然如果他们不抱怨,这份爱会变得更完美。
不过这只是开玩笑的说法,我并不推崇这种失去理智的爱,虽然这种爱很伟大,但是比起给孩子教出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来说,有理智的爱显然会更重要。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常常也会抱怨因为爷爷奶奶太过于宠爱孩子,而给孩子养出了很多不好的习惯。
但是后来我发现抱怨其实是没用的,不仅没用,还会让孩子也养成爱抱怨的习惯。
经过反思,我发现一个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太过于依赖外在的环境,就拿教育小孩子来说,我总希望能有个人能出来帮我将孩子教的更好。
但结果是发现求人不如求己,当我向别人提要求的结果只是带来了相互的指责和失望。
当然我后来明白了只有自己的光明才能照亮别人,至于别人愿不愿意用光明来照亮自己,那是别人的自由,自己是无法去强求的。
而且如果自己不具备光明的本质,别人就算拥有光明,也很难能够照亮自己。
所以在生活中最靠谱的做法,就是先端正自己,只有自己的心念端正了,行为端正了,自己有了一点的美德基础,就自然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到下一代。
从自己的人生到孩子的人生,我发现每个人生来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烦恼,小孩子和大人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好,那就一定要先自己做好。
我对孩子说:“当我们去羡慕别人好的生活时,说明那个好的果实是别人曾经努力得来的。如果我们也想好,就要向着好的方向去努力。”
孩子也认同了我的说法。
所以你看,美德并不是空泛地说教,我们必须要保持自己心念的端正、行为的端正、言语的端正,孩子才自然能够听得进去,并做出改变。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就是一种美德。
能量特别大的人,像那些古圣先王,不仅用本具的美德照亮自己所处的时代,还照亮了后世子孙迷蒙无知的人生路。
像我们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虽然不具备先贤那么大的能量,但是依然可以发挥小小的能量去利益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当你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烦恼都是开启你智慧的明灯,每一次降服烦恼的过程,就是你智慧路上前进的阶梯。
所以让我们一起感恩那些带给我们磨难感觉的人,是他们让自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