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正月初一,农村小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新年红包。天还没亮,小孩子们就开始兴奋得睡不着觉了。他们躺在床上,睁开眼睛望着窗外,希望黑夜早点过去,盼着晨光快点从窗户外面射进房间来。
当大人们打开大门,放响新年第一挂鞭炮时。新年第一天就开始了,小孩子们就兴奋地起了床,穿上新衣新裤新布鞋,不用母亲叫飞快地起床,准备去大湾堂里拜年。
小时候,农村的孩子一年到头穿的都是旧衣服,只有新年才能穿新衣服。新布鞋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穿着很暖和。穿上新衣新鞋,小孩子们就去大湾堂里最年老的太婆家拜早年。
太婆那时候八十多岁了,大年初一那天她起得特别早,准备一大盘糖果,花生,瓜籽,爆米花,红薯片在那里,等着小孩子们去拜年。第一个给太婆拜年的,她还会给一个贰元钱的新年大红包,后面来拜年的就只有一个贰角钱的小红包了。
那时侯的贰元钱可是很值钱的,猪肉只有八毛钱一斤,贰元钱可以买二斤半猪肉。为了得到太婆的大红包,小孩子们可是盼着天快亮,太婆快开门,然后第一个去向太婆拜年,抢那个贰元大红包。
太婆见小孩子们去拜年,十分开心,慈祥的笑容挂在脸上,她把事先准备好的糖果花生瓜籽端了出来。小孩子们可是不讲客气哦,先把盘子里好吃的糖果一扫而光,然后是红薯片,爆米花,最后才是花生,瓜籽。把太婆盘子里的花生瓜籽糖果扫荡干净后,小孩子的衣袋里己经鼓鼓囊囊,心满意足了。
太婆在小孩子吃花生瓜籽时,就会从衣袋里拿出一叠红包来。把最大的红包发给第一个向她拜年的小孩子。然后,再给每个小孩子发红包,人人都有份。
大年初一,小孩子们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太婆发的新年红包。他们拿到红包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把红包里的钱拿出来,跑到当地农村大队部的代购代销店买小炮竹,小花炮。
然后,将小炮竹一个一个插在泥土上,再用火柴点燃小炮竹的引线。小炮竹一个个炸响,不时传出“噼啪!”“噼啪!”的炮竹声,引来孩子们一片片欢笑声。
正月初一日,小孩子一边拜年,一边放炮竹玩耍,快乐得不要不要的。小时候的红包,承载了太多太多儿时的记忆。红包虽小,也就贰角,贰元钱。可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这贰角,贰元的新年红包,他们也很容易满足,也很高兴。
现在的新年红包,少则几百,多则数千,可意义完全不一样了。新年红包,不再是一种期待,一种向往,没有大年初一盼着天亮去给长辈拜年的期待,时代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小时候的红包,太婆发给小孩子们的新年红包,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那小小的红包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