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宫
这个步道原来全是下行石台阶,这次走起来才发现这几年也有变化,可能是为了方便游人观景吧,有些地段新添了不少的上行木台阶,我也图个新鲜,登上之后才发现又有新景,阴沉的天气逐渐放亮,初秋的山色郁郁葱葱,清丽动人,一块行走至此的外地女游客们更是兴奋,成群地摆着pose,拍着视频,更不忘招呼我为她们拍张合影,我欣然为之,为家乡的美景能给她们留下美好的记忆而高兴。
同行的有俩听口音像是四川人的中年女游客,性格外向,游兴正浓,看起来一个景点都不愿落下的节奏,走到一个路口,看到路标指示有一个方向通向通天桥,便欲去游玩,我也跟着她们一块同去,但走了不远,便被对面返回而来的游客告知,景点正在维修,不能游览。
我和她们一样地失落,通天桥我也有多年未去了,那儿有一座铁索桥横跨山谷,直通向对面一个建有寺庙的山头,地势颇为奇峻险要,风景也很优美。我只是旧地重游而己,但对于她们这些也许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到此一游的外地游客而言,确实是有些遗憾。
掉头原路返回,顺便安慰她们一番,不觉已到静乐宫,又是一番上行台阶,台阶虽然不多,但尚未到顶我的腿已觉沉重难捱,仿佛被灌了铅一样,才感慨岁月不饶人,以前不是这样的啊,每次上山虽不敢说如履平地一般,但也不至于如此吃力,看来不服老不行,平常也要加强锻炼的啊!
静乐宫也是山上一小众景点,半辈子很多次上山,我也没来过几次,一般都是路过不入而直奔隍城了。今天心闲自在,不妨慢慢游游走走,这里和香山寺一样都为道观,一个居士模样的人竟然在和游客争执,但争执细节不知端详,居士模样的人挺激动,说你不要胡说了,自己掏钱敬个香难道就不应该了,非要我们全给你供上?而女施主看起来却很克制,讪笑几句便不再交锋,居士尚气犹未平,嘴里不停唠叼,说现在人都叫惯坏了。不一会儿便有一看起来像是女人家属的男子过来为其解围,他倒也平心静气,不紧不慢地对居士讲了几句话,说寺庙他理解就像一个大学校,进入其中的人只要能心生善念,就善莫大焉,至于其他的什么,他感觉都无所谓了!居士倒也平静下来,反倒陪了笑脸,一场干戈终化玉帛。
家乡人还是纯朴的,因为黄帝曾经在此问道于广成子的缘故,崆 峒山被称为道源圣地,更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但山上也绝没有强制游客花钱上高香的传统习惯。这点前几年我在山上时,就听到过身边一位看起来一路游历过来的外地游客的感慨,说你看这山多好啊,一切随缘,没人逼着叫你上高香,不像那五台山、少林寺,动不动就有人故弄玄虚,非得让你花大钱上个高香才行,不然好像你就要大难来临、噩运将至一般,那个叫人不爽的感觉真是……
前面的争执应该不是为此而起的,听他们话的内容,可能那位游客到这儿想上香却发现道观提供的香被上完了,故和关于香火到底该谁提供的事发生了争执。其实山上的寺庙道观都是有免费的香供游客上供,但出于防火考虑,这几年对于香火之事,山上虽没有像五台山一样直接禁止焚燃,但也是象征性地意到而己,香也提供得少,很多寺庙道观都不复往日的香火旺盛景象。怪不得我听到后面那位男士说了这么一句话:什么事情都不可走极端,寺庙还得有个寺庙的样子,人常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如果所有的游客到了这里,都连一柱香也不愿上,那是不是也是崆峒山的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