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竖》译文

作者: 云修817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18:14 被阅读26次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01

译文:在这个故事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两个主人翁。在封建社会,穷人是没有资格读书识字儿的,由于要维持生计,他们不得不去给有钱人家放牛,以换得生存,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是出自这个时候哟。

拉回正题,文中有两个放牛娃,也就是这篇故事的小主人公,我们暂且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小明”和“小白”,下面故事进入正题。

小明和小白今天不用给奴隶主放牛儿,他们两个就相约去山上玩耍,玩儿得很开心,小明在一棵大树旁边发现了一个狼窝,狼窝里面有两只狼崽子,小明把小白叫了过来,两个人商量着,分别带走了一只狼崽子。

他们带上狼崽子分别爬上了一棵树,两棵树的距离大约有十多步的样子,不多一会儿,母狼回来看到洞穴里的狼崽子不在了,很是着急,循着气味四下寻找。

小明在树上看到了母狼就用手掐小狼崽子的蹄子,狼崽子由于疼痛而叫唤起来,母狼听到狼崽子的叫唤声,抬头看到自己的狼崽子被人捉到了树上,很是生气,一边用爪子扒树,一边大声哀嚎着。

此时,小白也用同样的方法使另一只狼崽子叫起来,母狼听到声音四下里寻找着狼崽子的踪迹,看到狼崽子被人用同样的方法带到了树上,于是,跑到了另一棵树下重复着之前同样的动作,一边用爪子扒树,一边大声哀嚎着。

两个狼崽子就这样循环地叫着,母狼也这样来回地折腾着,来来回回十几次后,母狼由于精疲力尽,最终躺在树下一动不动了。

今有豪强子,怒目按剑,若将搏噬;为所怒者,乃阖扇去。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不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

译文:某些霸道的人,认为自己有权有势就开始欺负弱小。如果弱小的人故意惹怒霸道的人后,就选择默默走开,不再搭理,他们就认为是因为那些人怕他们才会有如此的行为。这些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

02

《牧竖》这个故事可以从三个点来分析:

第一、站在故事角度分析:做事要有恒心,懂得坚持。

第二、站在兵书的角度分析: 让敌人疲于奔波,我方以逸待劳。

第三、站在母狼的角度分析:母爱的伟大,可以为了孩子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相关文章

  • 《牧竖》译文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

  • 牧童之心(二)

    牧竖 唐 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 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 耕却傍溪田。 译文: 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见到有人...

  • 丹青医姐:牧

    牧的偏旁是“牛”,牛的书写要求是最后写提,并且提与竖的相交点,将竖均分为上下相等的部分。 “牧”:“牛”的上横与“...

  • 《聊斋志异》中“牧竖捕狼”的故事

    《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叫“牧竖捕狼”。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

  • 萌娃学诗·牧竖

    最近对于描写童趣的诗没有抵抗力,想想也应该多带柒小妞学这一类诗词,让她在在诗意里体悟童年,在童年里品尝诗意,倒是挺...

  •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译文解读: 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用兵作战,...

  • 古文积累:《聊斋志异:牧竖》

    【原文】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 少顷④,大狼至,入穴失子⑤,意⑥甚...

  • 言志[段冬郎]

    大汗马踏西行路,牧竖遥变成至尊。 无求惊天以盖地,但求无愧于我心。

  • 绝句Ⅱ山趣

    此处春山杂鸟啼, 闲看蝴蝶舞桃溪。 忽闻牧竖挥樵斧, 惊走林中抱蛋鸡。

  • 「浅析系列」《孟子》(尽心下)⑦

    三十七、 原文:略。 译文: 略。 提: 1、狂者。 特征:志向远大、口气不凡。 人物:琴张、曾皙、牧皮。 缺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竖》译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xt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