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什么越着急越失败

作者: 山隹72 | 来源:发表于2018-08-11 23:21 被阅读9次

    教育—为什么越着急越失败

    晨练回家,看到一群人正在切磋太极拳。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他较瘦的轮廓,明显的看出刚刚隆起的小腹。动作极为笨拙,干练的教练声音嘹亮的纠正着他的动作,“抬手—开步---沉肩—坠肘—松腰—松胯”,学习者一脸尴尬和茫然。教练急于让老人动作标准规范,老人也想尽快学会,可事与愿违,几遍下来教练急眼了。

    我就比较幸运了,遇到的师傅总是一招一式的教,告诉我慢慢的来,别着急,一次教两三个动作,这两三个动作组合不了一招,同伴们称我是“半招”。就这样慢慢来,别着急,只要我去了,他就问:前面怎么样了,再接点?就这样慢慢的学会了一套太极拳。

    一位师傅着急,一位师傅慢慢来。作为一名教育者,给了我很大启发,教育不就是一个同行途中的修行吗?在共同的修行中我们需要慢慢来,不着急,有些时候越着急越失败。

    着急是现代社会的通病,什么都要讲究个快,生活节奏要快,生产效率要快……在快的背景下,我们就不得不着急了。有的光快还不行,还要讲究一个“早”字,胎教、早教机构应运而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要在幼儿园早识字、早算术,否则孩子落后了怎么办?这样着急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老师。就如我们一起同行的路人,我们的起点和出发点都不一样,我们就是同行,你看到和你同行的人走路的姿势不美,或者走的节奏不好,那只是以自己的观点来看那位路人,路人的背后可能还有其它因素。例如人家就是在散步,也可能办一件并不着急的事,而你是着急赶着上班……如果你非要大家按照你的节奏去行走,那就有点过分了。

    教育大致也是这个样子,我们不能让孩子一直奔跑下去,即使是机器也要需要磨合期,保养期。

    “做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是两千多年前老子对人们急功近利的告诫。我的理解是:无为之事恰是有为之举,不言之教恰是自我成长。教育事关成长,成长的事需要点耐心和定力。高明的教育者大多不出主意不拿结果,只是照亮孩子那前方不远的地方,努努力可以达到。古希腊有个叫苏格拉底的,他总是用对话进行教学,用问题实现让学生发现真理,从来不直接给予答案,这就是“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

    现在我们教育孩子大多直奔主题,无为无用的事一点也不想做,在家看着孩子一分钟不学习心里就着急,这是一类家长。还有一类这孩子考不上大学,学习还有什么用。这两类虽然表现不同,其实都犯了一个毛病,就是孩子学习要为考大学而用,和考大学无关的事情最好不做。这样的观点把教育的功利化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能能使孩子获得学习上的所谓成功,我们在孩子成长路上的损伤是双倍的。一方面损伤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损伤了孩子今后发展的可能。

    一位同事,对孩子管理近乎严苛,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一路领先,高分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大学里这个孩子曾经几次挂科,毕业也跌跌撞撞。对于继续学习毫无兴趣。另一位同事,他对孩子的学习相对宽松,只要孩子能有规律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学习就可以了,孩子高考成绩一般,上了一所普通本科。孩子养成了宝贵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规划能力,在学习路上一直走下去,已经考取了一所名校的博士。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都考博士,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同伴,我们慢慢陪伴,静待花开或许就是最好的教育。

    说白了,“着急”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病。这样就使问题的解决和发现处于问表层,很难深入下去。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精益求精的实践精神,缺少持之以恒的情怀,走捷径,弯道超车成为追求。致使很多知识只知道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

    教育拒绝快餐速食,也拒绝营养单一,需要多种佐料,文火慢炖。所以越着急注定会越失败,我们需要一点淡定,需要一些坚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为什么越着急越失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yj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