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参加作文补习班,作业被当过范文读过一次,对就一次记得很深刻。后来上了大学就在QQ空间里发一些文章,一些要死不活的文章。同学朋友们基于平日对我的了解与关心,常常评论我的文章给我加油什么的,就这样我误以为我很会写文章。
在女友的推荐下,我尝试在简书上写文章,让陌生人看我的文章。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原来我的文章写的很差,没人关照了。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下发现自己只能写几句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的句子。我为什么写不出好的文章。
不专业?
各大平台在写文章的牛人不少。牛人的身份各异,有在校学生有某行业资深专家有潇洒厉害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共同的特性:在某个领域付出过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下功夫的研究过某个领域。谓之专业。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在什么领域上下过太大的功夫,致使我在很多问题上只能浅浅的说上一两句,不痛不痒。写出来的东西一般属于流水账,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自然就没有什么人看。你写的文章有价值,看的人就会多起来。专业人士在谈及他们想要呈现给你的东西时,脑子里大概会如同教科书一样呈现出像目录甚至更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来,由浅入深多层次多角度的讲述问题,看着有收获。励志类的文章,自己写了一篇就进行不下去了,散文写完形散了神也是散的。
没有好的题目?
想写点东西但是脑子确实空空的,对生活没有了什么感触,看不到一些可以拿来写写的东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什么都不干就去看看别人都在写些什么,只看题目试图找出别人怎么会就想到讨论讨论这个问题?想起了同学在学习UI设计的一句话“模仿别人超越自己”这时候拿来打比方似乎不大恰当,脑袋空空是肚子里没有墨水。为了能让自己持续的写出有的质量文章,增加阅读量是必然的事情。书读的多了耳濡目染,看见东西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免多感慨几下。也能够把生活中别人不在意的东西挖掘出来,把我们遇到的现象是更加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我们感同身受。看过那些平台中出色作者关于读书的帖子。羡慕他们的阅读速度,我能做到的目前也只能是一个礼拜不到一本。常常看到“拆书”一词,我觉得我有必要去学习一下。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
就像我的上一篇口水文《朋友圈提醒“您,又一位好友买房了”》是我有一天突然发现了这个现象,但是当我写了300字左右后才发现,自己都并不知道我想要传递给别人什么,讲个什么样的道理。我的配置目前不支持 一气呵成。我需要把我想要写的事情记录下来,在我真正冷静的时候去分析今天收集的东西,梳理出个可以填充起来的框架。写作不是投机,需要技巧。
同时也要避免一种假象。为了文章的访问量取一个取巧的名字,但是文章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长时间内自己的口水文不会少,怎么说呢?这大概是个瓶颈期?天赋越少的人出现的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
以后怎么办
有作家梦的人一定不少,放弃梦想的也大有人在。耐住性子写吧,短时间内口水问避免不了的话那也的一篇比一篇的有进步才好。
成为作家需要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利用身边的资源借书,自己买书,买课什么的。下班后家写文章熬熬夜啥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随随便便得到的称不上梦想”是有这么一句话吧。
找准自己的写作方向:科普?职场?校园?语言学习?健身?明确方向反复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问题和看法,做的专业,使我的客户(阅读者)能在文章中收获到东西,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综上我应该可以写出比现在好的文章。
(最后时间成本统计:构思这篇文章一整天,今天单位的任务不多都在想这个文章,七点开始写内容,写到九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