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11月19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情境影响力》。
这本书是由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萨姆·萨默斯所写。人们在截然不同的情境中,思维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我们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比我们以为的要大得多,性格、爱情,还有成功全都高度依赖于情境。
这次我们通过讲述一个故事,让你看到在沟通中,改变情境的力量。
①
一次,作者带着怀孕的妻子出行。
他们在机场转机时,由于天气原因,错过了登上换乘飞机的最后时间,不得不在机场过夜。更郁闷的是,航空公司规定,因天气原因取消航班,航空公司不解决乘客的住宿问题。
所以,和作者同行的乘客都得自己支付住宿费用。
为此,绝大多数人的做法是,跟服务台的客服人员大闹一场,然后愤愤离去。
但作者却利用专业优势,使用改变场景的策略,最终成功获得了机场的免费住宿票和第二天的早餐券。
他是这么做的。
②
在一片狼藉的候机大厅,萨默斯看到,胸牌上写着“玛尔塔”的机场客服,双手微微颤抖。
很显然,在刚才和留宿乘客的交涉中,玛尔塔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萨默斯想先把她的情绪缓和下来。
因为在压力状况下,人们很难伸出援手。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衣衫褴褛的演员,被安排在了商场门口,并且发出哀求。结果发现:在时间充裕的人中,63%的人会停下来帮助那个演员;在时间紧迫的人中,只有不到10%的人,伸出了援手。
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是否要帮助别人的最关键因素,不是性格,而是情境。
因此,和别人的大声责问不同,萨默斯用非常友善的声音说:“嗨,你好吗?我们都不想经历这样的事。”
玛尔塔眨了眨眼睛,什么也没说。
萨默斯继续说:“一个人要应付这么复杂的场面,确实难度很大。我非常理解您。”
几句话下来,玛尔塔的呼吸逐渐变均匀了。温和的谈话赶走了她的压力。
换句话说,作者已经把她从焦虑的情境中拉了出来。
于是,他决定开展第二阶段的对话。
③
研究发现,人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表现差距很大,尤其是在专业能力上。即便是在工作日,如果一个人心思不在岗位上,脑子里想的是和工作无关的事情,他也会表现出更多个人特性,而不是专业性。
就在刚才,玛尔塔被乘客们“围攻“了。其中有些人也说了不少人身攻击的难听话。所以,她已经把个人身份带进了这场冲突中,而不是一个机场工作人员。
为此,作者说:“在我理解您的同时,也请您理解一下我和太太的处境。我们是按照机场提供的转机计划买的票。上一架飞机遇到了气流,晚着陆了10多分钟。我从那架飞机下来后,就一路狂奔到这里,但还是没有赶上转机的航班。现在不得不在机场留宿,你们是不是应该安置我们一下?”
听到业务,玛尔塔立刻插嘴道,“虽然是我们设计的转机计划,但你们上一班飞机的延误,是天气造成的。”
看到玛尔塔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业务上,作者温和地说:“我完全明白航空公司的政策。只是,这也真的不怪我。如果航空公司能稍等2分钟,我们也不至于在机场留宿。您说呢?”
这时,玛尔塔虽然有点儿动摇了,但她还在重复她练习精熟的对白,强调自己权限不够。
听到“权限”两个字后,作者知道,他们的对话已经进入了业务情境。
④
于是,他继续发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放住宿券呢?”
玛尔塔说:“如果您是坐轮椅或者生病了,我可以给您一张住宿券。但您看起来很健康。”
萨默斯低声说:“我还好,但是我的太太已经怀孕两个月了,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而且,除我俩之外,您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比我们的家人知道的还早,很开心能分享给您。”
听到这里,玛尔塔开始在操作台上敲打键盘。过了一小会儿,她默默地拿出了一张绿色的旅店凭券。作为“愉快沟通”的额外附赠,她还加上了第二天的早餐券。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就是情境转换的力量。
总结一下,语言可以制造情境,情境可以改变他人。掌握用情境影响他人的技巧,你就是沟通高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情境影响力》 [美] 萨姆·萨默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