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作者: 灵沫沫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15:00 被阅读0次

晁错,西汉的一位忠臣,辅佐了两代皇帝,恪尽职守,不畏强权,冒死进谏,可是最终却落得个“衣朝衣,斩东市”的下场。

身为政治家,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一语射中分藩的要害,主张削藩;身为汉朝大臣,他忠心为国,正直清廉,一心想要“尊天子,安宗庙”;而身为士,他博学多才,被称为“智囊”。

虽然他对“文景之治”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可是,却因为他力主削藩而被迫杀害,实属冤屈。

易中天教授评价他的死可谓是“千古奇冤”,因为他是为其政治抱负和理想而死的,可死后他的报复却又实现了,如何不谓之冤?

同为知识分子,我不禁替他惋惜。他的能力,他的胸襟,他的抱负,却是最终验证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说,其罪名还是“亡臣子礼,大逆无道”这等极其辱人的罪名,何其讽刺,而又何其悲哀。

现实总是残酷的,哪怕他曾为景帝的恩师,而史书中记载的景帝也不过是在群臣围攻晁错时添了一把火而已——他在上书请示诛杀晁错的奏章上批示了三个字:“制曰可”。

这轻飘飘的三个字,将一位忠臣残忍的斩杀了。而最让我感慨的莫过于《汉武大帝》中景帝在晁错赴死前君臣告别时的一句话,即“若毒蛇啮指,壮士断腕,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此情此景,唯有“悲壮”二字可以形容,“壮”的是晁错的情怀,“悲”的是一位忠臣就此逝世。

易中天教授分析晁错的死因有三:一是汉朝治国理念,即道家思想为当时君主所推崇的,而当时国家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二是晁错主张削藩的行为过于激烈,引起诸侯国的强烈抵抗;三是他平常为人就不得人心,以至于他遇难时,群臣皆起而攻之,支持诛杀他的判定。

而在我看来,晁错死于他勇开先例,不畏强权而触碰到诸侯的“逆鳞”,其父为保全家族而不惜牺牲自己来让晁错远离朝堂,而他又何尝不知此行的危险呢?可是“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为了国家安定,为了社稷百姓,他只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不顾身家”了。

晁错其人,学识渊博,先为士,后为官,所以他推崇的也是士人“尊天子,安宗庙”的理念。他有智谋,忠于国,忠于君,是国之栋梁,失去他乃“国之不幸,天下之不幸”,所以经地默然良久,曰:“吾亦恨之”。

可终究啊,景帝再怎么后悔,晁错这一代忠臣还是离世了啊,可怜他一片赤诚之心,可悲,可叹啊!

相关文章

  • 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晁错,西汉的一位忠臣,辅佐了两代皇帝,恪尽职守,不畏强权,冒死进谏,可是最终却落得个“衣朝衣,斩东市”的下场。 身...

  • 刘邦“为天下者不顾家”

    刘邦彭城之败,和儿子、女儿一起被追杀,多次把孩子推下车,幸赖夏侯婴反复把孩子收起来。 广武对话时,项羽把刘邦的老父...

  • 九言成家

    家国天下,天下国家。大家为国,家国事事,事事为家,家门道匠,大国品质。太祖创受,身以前习,身家性命,承取国运,千难...

  • 战国策―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曰

    【原文】张仪为秦连横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二百四一)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从人...

  • 读《二十四史》书摘之《史记》

    1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2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 3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4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

  • 南山

    “生我者父母,弃我者天下,南山后会有我的桃园吗?” “父母为何生你,天下为何弃你不顾?南山也是江湖,江...

  • 为小催呐喊

    为众人抱薪者, 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自由开路者, 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当有人用身家性命举起正义的旗帜, 当有...

  • 《庄子·徐无鬼》之害群之马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

  • 五念

    以易为术,以程为艺,以语为剑,以无意为道,以竟成为求。 易经者术,御之以明宗变。程序者艺,守之以安身家。语言者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ax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