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去哪里玩啊?”“假期人太多,玩也玩不好”
“国庆回家吗?”“不,国庆去日本”
这样真实的场景,我们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回答的时候也略略不是滋味。
如果你善于观察,留意细节,你会看到一个惊人的现象:我和你的薪资待遇差不多,但是为什么你的生活质量却高出我一个量级?
我们再观察观察,仔细向周围看看,好像身边总有几个这样的神人,收入和你差不多,但是生活却是多姿多彩。然后你又会发现,好像自己和大部分人差不多,也没被落下,甚至感觉是出类拔萃的。对,就是这种差不多的心态造成我们和别人的差距,而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差不多。
每一个差不多的背后,都折射出我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是差不多。
那么我们再往深看看,造成这样的不同,肯定是出在我们花钱不在同一个分布上。
每次发完工资之后,有些人就会开始胡吃海喝、不停的在淘宝买便宜货,买完之后发现好像不是特别合身,质量也没那么好,还“差不多”,穿两次扔掉继续买。最后发现他们的生活就像垃圾桶一样不停的收破烂,如此说来他们生活缺少质感也是正常的。
这样的活法让我们在表面上的活的很潇洒,但却一直纠结在当下。
其实生活质量高的人,他们没有在收到工资之后就开始放纵人性,他们根本不会认为发工资这天会有不同,因为他们都是在有计划地做事情。他们会给自己每年吃一次1000元以上大餐的机会,他们会攒钱买一部新iphone,他们会攒钱去一次东南亚,他们会选择一些新鲜事物来感受......
生活质量高的人看重的是长远,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收获的是不同事物的体验。再细心一点,我们会发现他们在职场上的表现也是出众的。道理很简单,生活就像职场,这样的处事原则就像万能公式一样,在哪里都起作用。
这里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解释,当我们充分的感受、体验新鲜或者陌生事物的同时,可能就会在这个方面有进一步了解,这无形之中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前两天去公司楼下新开的奶茶店尝鲜,中午人多,小店有些拥挤,但其中的一面墙却吸引了我。在墙上贴满了顾客积攒盖戳的卡片,盖满八个戳就可以免费换新的饮料。
以前我看到过其他咖啡店有过类似的方式来促销,但做法都不一样,有的是卡片由顾客自己保管,有的只是写一下心情物语,但是这家店的新花样无疑在我们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进一步地打开了我的思路。这样一个细节,说不定在未来何时,就会用在我的工作上。
而且,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对工作有贡献,帮助你拿到更高的薪资,然后你就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继续体验,这真的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收益过程。这样,我们慢慢就会培养自己多维度共同发展。
回过头来,继续谈钱,有统计表明:
大约2/3以上的人若是丢失了自己年收入的10%,或者大约1/2以上的人若是丢失了自己年收入的20%,其实都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只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事实而已。没有发现吧,是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说明了什么,好像已经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我们可以再推演一下,生活质量高的人把钱用在不同事情上,生活质量差的人把钱用在相对几件事情上。而这其中背后的原因体现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大部分人在工作上没有一个计划目标,脑子里就是上班上班再上班;
小部分人是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短期目标,专注。他们工作做的好,也非常会玩,生活职场简直两不耽误。
而造成大部分人这样的结局是因为我们都会局限在自己已有的思维通道里,在我们自己建造的这个思维通道里,我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永远是正确的,循环往复,根本走不出来。也就是说,固有的思维模式就是把我们困在监狱里的那把锁,至于找到钥匙,盯着这把锁是没有用的,只能在其他方面寻找突破。
如果想要跳出来,那就必须要做出改变,看书写作?旅游?看话剧?逛展览?我想都可以,这些经历会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很多。慢慢这些经历越多,我们能够从多维度来看待事物,甚至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独立思维。
说到这里,我们拿旅游来举个例子:
年轻的时候,我们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没有成型。我们刚刚步入社会,正在认知他、感知他,填充我们的思想。如果我们不勇敢的做出改变,就会造成思维局限。而当我们体验不同风土人情的时候,感受不同文化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开阔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事物存在的理由,每一次旅游都可以让我们的思维边界有那么一点突破、更新。久而久之,我们看待事物的格局就是变得相对宽阔,对人生的格局就会变大。
回过投头来,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根本上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有人只顾眼前"享乐",最后羡慕他人活出自我。有人活在未来,为未来的自由放弃些当下的快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