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是经常有机会能让很多观众来聆听你的讲话,特别是其中还有不少你的领导和长辈。我们这里所说的“在众人面前的讲话”,并不是在朋友的饭局上酒过三巡大家海阔天空摆龙门阵的时候听你口沫四溅的夸夸其谈,也不是你过年时候回家七大姑八大姨统统围过来听你讲你这一年在外面的经历,也不是你拿着秘书写好的稿子照着念出来,而是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场合,有主题有内容有观众,专门来听你一个人来说的,讲话。怎么样,发怵了吗?
自上学以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加在一起,自己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次数两只手都能数过来,要是哪天自己主动回答了问题,不仅同学连我自己都要吃一惊的。因为个子比较高,所以一直以来也都是坐在后排,所以在课上的发言最多的情况,也就是传说中“阴暗角落里的神补刀”,仅此而已。
这里面主要的原因就是胆子小——另一个原因是脑袋笨确实不会回答,这不是重点,大家不要在意。所以后来刚开始工作时一下要面对二十多人,还给他们讲话,心里敲的鼓早就凑成一首《秦王破阵曲》了,但是没办法该你做的事还得硬着头皮上。当然现在已经习惯了,七八十人到八九百人,给下属讲还是给领导讲,基本的应付都没问题了。
这是一种能力,但不是光靠反复练就可以的,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否则生动的也会讲无趣了,那无趣的就更无趣了,就没人想听你讲什么了。
一、自信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可以有。
你以为自信怎么来,当然是你在面对观众时有绝对优势,那么自信自然就会来了。
首先你要相信,既然你做了专门的准备,那你一定比你面前的人,对你现在所讲的内容,更有话语权。尤其是对于你的下属、你的同事之类的,你以为他们很懂吗?不,他们根本不懂,你现在就是教他们的老师,下面的人全都给我老实听着。
其次如果你确实在所讲的方面没有比面前的人了解更深入,比如你跟前坐的是这方面的砖家导师什么什么的,那也好办。用一招声东击西,拐到你擅长的方面,用你的优势击倒对方。当然也不能拐的太多,小心离题万里了。
还有一个办法,这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当时的班主任讲的(没错,我的记性就是这么好),后来再想起来,真是很有道理啊:
“我第一次讲公开课的时候,一屋子领导和老教师来听课,当时紧张的够呛,我的导师在之前就告诉我,整节课把这些听课的人都当成大白菜就行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俯视他们,那么就选择性无视他们。
二、技巧是个好东西,不能光靠蛮力。
其实观众对你讲话的内容越有兴趣,你讲的自然就会越轻松,如果大家都感觉索然无味昏昏欲睡,那要么你自己也没动力讲了,要么你也开始怀疑自己讲的内容了。虽然你不能改变你要将的主题,但是你可以用技巧让任何枯燥的主题都变的有趣。百试不爽的三条: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
大家都愿意听点没听过的,愿意听完之后感觉自己长知识了可以出去吹牛的。最好是他平时了解很少的领域,或者是他经常接触都不会深入思考的方面,又或者是当今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些你只要在之前稍微做做功课,讲话的时候观众马上就对你刮目相看了。
枯燥的东西谁都不喜欢,有趣的节目谁都愿意看,如果不是必要的需要横眉瞪眼严肃讲的内容,那么趣味性是很好的催化剂。既能缓解自身的紧张感,也能放松听者的心理,更容易接受你讲的内容,良性循环,你讲起来就更轻松了。当然趣味也分等级的,哪些话在什么人面前什么场合不能说,靠你自己来体会了。提醒一点,即使你是老司机,也不要随便开车。
人天生都是喜欢听故事的,从小时候开始就是这样。当然有人擅长编故事,有人擅长背故事,有人擅长改故事。有一个手段就是讲点你身边的例子,这样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可信性。故事要讲的恰到好处,不能太长或者太复杂,否则大家听故事都听累了。
三、气质是个好东西,想提升要做功课。
气质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能感受到但是又不好形容。有的人站在人前自带气场,你就愿意安静下来听他说,有的人即使职位再高赚再多钱也依然像个乡镇企业家,就是这个道理。
气质优雅如孔女神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看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文盲和博士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气质区别开的。终生学习者的这个概念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所以千万别吝惜自己看书学习的时间,你的气质是可以被知识提升的。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见多识广嘛。象牙塔还要和社会连在一起,才能更显其作用,所谓的经历阅历说的就是这个。如果始终把自己闭塞在一小块天地里,每天就看到头上一片天,又怎么能让自己有胸怀天下的气场呢。
最后别忘了还有一句,叫阅人无数,要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什么叫得体大方有礼有节恰到好处,这是看多少书都不管用的,必须在实际中学习。很可能你下意识的一个小动作,一句无心的话就让观众对你下了个决定性的定义,这些就是要反复练习的。
好了,基本就这么多,不知道和你心中对能言善辩娓娓道来举重若轻谈笑风生的印象是否相似。不妨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