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公司的一位九八五名校毕业的职能部门高管交流,颇有感慨,因为集团招聘他来时,是希望培养他做分公司一把手;他二十来年一直做该职能岗,入职三个多月后和他谈起希望他慢慢介入核心业务岗位,慢慢学习,为未来做准备;因为核心业务涉及技术和诸如质量、项目管理等他不熟悉的业务,他很担心介入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万一学不好,反而丢了职能岗位。今天和他谈起希望培养他做分公司一把手,他反而表示自己并没有能力担任分公司的一把手,可见他内心没有自信心。公司的三个分公司,目前的两位一把手都是大专毕业生,都做了不过五六年而已。
这让我想起《优秀的绵羊》一书,上美国的藤校就等同于中国的清北复交,但是藤校的毕业生往往自以为是、过于自信却输不起;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生活方式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没有使命和目标感,缺乏“常识性聪明”等;藤校外表上有特色,但在内里,都是“失去了灵魂的地方”。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藤校标签的普通大学学生,没有光环,却能在人生道路上攻城掠地,在各方面成就自己。而有一些藤校生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能只是上过某藤校。
美国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大部分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今天和公司这位高管的谈话让我感觉其实美国藤校的学生的情况与在中国接受了精英教育的学生其实很类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