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静贤
以一颗坦然的心来面对和陪伴孩子的成长之二
父母,唯有保持内心的开放,不断地学习、成长,才能真正地对得起至爱的孩子,配得上“父母”这承载沉沉责任的名字。
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进程
01
跟儿子一起画数字连线。有一段时间没画了。没想到,儿子这次一画起来特别地顺畅,数字之间的连线很直,不像原来画得那样,歪歪扭扭的。
我表扬儿子道:“不错啊,进步那么大。原来画得歪歪扭扭的,现在画得那么顺畅!”
儿子回答道:“那肯定啦,现在我长大了嘛。原来小,肯定就不懂画啦!”
我看着还有几个月就6岁的儿子,也没想到他会讲出那么有道理的话。
这家伙,谁教他的这个啊?
可他讲的又确实如此,孩子的成长是一步步来的,没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02
这样看似连小孩子都知道的浅显的道理,我们做家长的清楚吗?
好像不清楚啊。
或者即使清楚,也抵挡不住那颗被自己、被周围催促的,有形、无形的充满焦虑的心。
儿子4岁学钢琴时,教钢琴的老师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尽快教会孩子写C、D、E、F这几个字母。可那时,孩子甚至连笔也抓不好,画条横线都歪歪扭扭,写好E、F都难,更不要说写C、D这种看起来更高难度的字了。
当时我还试图为孩子辩解:“他还不怎么会抓笔。”可看到老师那副理所当然的表情,我还是把话咽了下去。
于是那段日子里,每天晚上,我就板着脸,用自己所谓的耐心地陪着孩子从一笔一划开始学起。
那期间,没少喝斥孩子、没少给孩子脸色。而孩子也总是战战兢兢,稍为被我喝一下,就马上脸发白,讲话变得结结巴巴,大脑也似乎短路了。
没办法:
别的孩子能做到,为什么你做不到?一定是你不够努力!
03
而现在,看着儿子拿画笔把线画得那么顺畅,我真是深有感概:
成长还是有规律的啊!不可能一蹴而就。
就像儿子所说的“我长大了,所以会画了。原来小,不会画”。
确实如此啊。
可是我们又有谁真正懂得这个成长中的最基本规律?
记得儿子三、四岁时第一次在公园玩涂色游戏。
那时看着孩子的作品,我真的哭笑不得,不知说什么好:上面的颜色涂得,真的可以用“乱七八糟”而形容。不是不知道涂什么颜色,而是颜色总是随意涂过界。
而看看身边的其他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年龄也相差不大,却涂得那么用心,眼前的画涂得那么工整,那么有板有眼,那般漂亮。
还有一部分男孩,也在那用心地涂,涂得非常好。可我的孩子呢?
我只能用孩子不擅长来安慰自己。
而这两年,却发现孩子涂色涂得越来越好了。
开始,我以为是儿子练得多、积累的缘故。而现在想想,却感觉到,不仅仅是练多、积累的原因,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元素,那就是:年龄。
因为人的成长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不论心理、认知,还是各项技能,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步步不断增强的。而不是想当然地一蹴即成。
而且我还发现,每个人的成长周期是不同的。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
就像我给孩子做的数字连线书,上面标注的就是适合四到五岁的孩子。如果按照上面的标准,那么我的孩子就真的是,在这方面已经落后同龄孩子一大截了。
其实,人与人的差距,不是仅仅看眼前,还应带有长远看的目光。
焦虑,成了我们当前大多数家长的常态
04
我又进一步想:
如果写字、涂色,也作为孩子的基本考核项目,我的孩子在同龄孩子中,是不是处于落后的不利位置?
就像现在,孩子入小学前,就必须把拼音给学会,基本的1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得会算,还有一些最基本的汉字。
我的身边人,尤其是过来人,他们比我更焦虑,每次见到儿子,总要关心地问:“拼音学会了吗?算术会算吗?”
而一旦儿子表现不佳,如算术没答对,他们就对孩子的父母――我们,发起进攻:“你们怎么还不紧张啊?”要不就语重心长地劝谓道:“你们也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啊!现在你们的事都不是事,孩子的教育才是关键。”
受身边人的影响,我也不可避免地焦虑着。
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感觉不妥:
拼音有那么重要吗?现在学会算术有那么紧张吗?
就拿拼音来说,它可以说是最基础的知识。是孩子学习语文的敲门砖,在现在的教育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现实生活中,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们从小学习拼音,长大后出来工作,又有多少人在工作、生活中用得到拼音?即使用到,作用也没想象中那么大。由此可见,拼音固然重要,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
而且,即使学习再差劲的孩子,只要坚持下去,都会最终掌握拼音,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还有算术,只要读过小学,都会基本的加减法。可是为什么我们此刻如此焦虑,为孩子不会算、算错几加几而大发雷霆、大动干戈呢?
那是因为我们害怕,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害怕孩子一旦落后,就一输百输。
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往前赶,推搡着孩子不断向前、向前。
而这一切,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年幼、无知,还没到相应心理成熟阶段的孩子。
05
不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一味地赶着孩子去学,说穿了,其实就是揠苗助长。
这样的后果也显而易见。
但为什么我们还停不下急匆匆的脚步,把压力拼命往孩子身上堆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见识有限。我们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素质,我们也看不清将来的发展趋势,甚至我们想当然地咬定一切如自己心中所想。
于是我们拼命推拥着孩子往成绩好的方向狂奔。
但结果真的如我们家长所愿吗?
一位网友留言说:
小学时班里的学习最好的同学,从小学习优异,初中高中大学学校都是重点,而到现在也只是在私企做着一份工作,个人问题还没有解决,去年在房价最高的时候才买了房子。
对此,他得出结论:
智商高的人并非一定就是优秀的人。
想一想,确实如此啊。考试考得好,并不代表其它方面就跟着好,比如说办事能力,比如说情商方面,比如说看问题的眼光等等。考试好,仅仅只代表他在学业方面是优秀的,但并不代表他其它方面也一样优秀。
但是我们的家长、学校,却唯分数论,总觉得分数能解决一个人的所有问题。结果等孩子长大后,却遭到现实的打脸,悔不当初。
就如那个滑铁卢大学硕士毕业,回国啃老7年的48岁海归。
只有明白教育的真谛,我们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不辜负孩子
06
有句话说得好:
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15年后的成功,而不是现在某一科目的成绩。
而孩子要想15年后成功,仅仅只是拥有分数就可以了吗?
绝对不是。
他还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他还要拥有一定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要会思考,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要懂得关心别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他要懂得合作;
他要富有想像力、创造力,和行动力;
……
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学习成绩就可以给予的吗?
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和孩子的成长,我们应:
不要唯分数论,不要以分数论英雄。
就如斯宾塞所说:
所有的培养和教育其实都是为了寻找一种如何能使孩子快乐地开发自己潜能的方法。
——这才是孩子培养、教育的重点和核心。
他提醒道:
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神奇的造物主给每个孩子不同的天赋,就是为了让他们发挥各自的强项,将来成为各个领域的人才。
所以不要以分数论英雄。以分数论英雄,只会扼杀孩子的天份,让本来有可能在某领域拔尖的孩子,最终成为分数教育下的牺牲品,从而沦为平庸之人,白白辜负自己特有的天份。
其次,以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孩子、发现孩子。
只要孩子去做、去体验、去成长,就好。就像一位老师所说的:
“太多孩子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受到负面的评价和打压太多。”
因为受到负面的评价和打压多,我们很多孩子都不敢,也不能去放手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和内心的情感。
带着恐惧、忐忑、小心翼翼的心态去做某件事,又怎能做得好呢?能不出一点差错已是万幸。
这样的心态,又怎会喜欢、热爱上某件事呢?
所以对待孩子学习最好的态度,那就是鼓励和赞赏――从孩子的每次行动中,都能发现他的闪光点,并表达出来。
这样孩子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赞赏中,获得做一件事的信心,从而越做越好,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最终喜欢一件事,享受一件事。
就像这位老师所说的,经他辅导的很多惧怕写作的孩子被治愈,从而爱上写作、享受写作。
最后,就是耐心、用心地等待了。
就如下面这句话所说的:
静待花开不是豪不作为地故作淡定,而是全力以赴之后的顺其自然。
07
其实不论孩子怎么成长、发展,最关键的是我们做父母的态度:
我们如何面对这上天赐予我们的珍贵宝藏,如何去好好地开发,而不辜负甚至伤害到他?
是用心发现、不断探索?还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这决定着我们的教育方向和结果。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
“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这,其实就是我们为人父母者身上最基本,也是最沉甸的责任和义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