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761/a2eb2d8ac03197aa.jpg)
五月来了,还没来得及和四月好好告别,总觉时间,很快来,匆忙走。"风雨无情落牡丹,翻阶红药满朱栏",已是芍药花开的季节了。
【 五月花令】
芍药又名女科花、花相、殿春 、婪尾春、将离 、无骨花、绰约⋯⋯她的别名甚多,可见人们多么喜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761/bf8e1bda723923e6.jpg)
芍药花中见古人命名智慧
起名字,历来是很讲究的事,从古至今慎之又慎、精益求精。无论是人还是物,事物旦凡有了名字才有了归属感吧。从芍药的命名里,我看到了古人智慧。
重取义:特性易记
芍药,带着“药”字,一看就知道,它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又被称为“女科之花”,是因为根好,芍药的根仍称为“芍药”,是著名中药材,能治女性疾病,早在一千多年前《本经》中就记载了芍药的功效。
重内涵:"官爵”、“地望"
芍药的"花相"之名,是源于古人常常将其与牡丹相比较,将牡丹和芍药称为姐妹花,认为群花中牡丹雍容华贵 ,列 为 第 一 ,谓之花王。 芍 药 第 二 ,"一 人 之 下 ,万 人 之 上 ” 当然是宰相 了 。"两姐妹花"相爱相杀了几千年,但实际上两者除了形状上相似,其余两者大不相同。本质上来说,牡丹是木本植物,而芍药是草本植物,作为中国栽培最早的花卉之一,栽培历史超过4000年,位列草本之首,誉为“花相”当之无愧。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761/2bccc5224a27f1da.jpg)
反映时节,寓意情趣有味
苏东坡曾写道:“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芍药因开在春残之后立夏之时,就有了一个极雅的称号"殿春”。更被大家称为“五月花神”,作为春天最后开的花,颇有“压轴”的感觉。
而送春,总让人难舍,这份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心事,唐宋文人意为“婪尾春”,婪尾是最后之杯的意思,芍药花开于春末,意为春天最后的一杯美酒。
人们贪恋春色时光,而离别近在眼前,于是友人或情人间离别时赠送芍药花,以示惜别之情,于是乎,古人又称芍药为"将离”花,《诗经》当中喻作了别离时的“定情信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761/0c06e48dd14f7eb2.jpg)
期许优美诗意而独特巧妙
说芍药得名于“绰约”,是因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他大概是十分喜爱芍药了,说"芍药,犹婥约也。婥约,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约,故以为名。”这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画面感,芍药花一丛丛的随风摆动,有如像娇羞的女子,惹人怜爱。
很多文人觉得牡丹是敬,芍药是亲,芍药的柔与媚更令人喜爱。因此它还有一个别称为"无骨花”。不过,这也源于芍药本身是草本植物无根茎所致吧,这份巧妙,忽然就懂了。
总之,读芍药花名,总觉古人很有智慧,我们从名字里便已然认识了她。
最近,友人也要和自己的美学空间起名。我喜欢她的空间,于我是欣赏,是情感⋯⋯于他人,一个好的名字,是召唤,是让更多人了解她,认识她,选择她,更是喜爱她。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761/867567aac7397c85.jpg)
好的名字易走更远
有人说:做品牌最大的事,就是在一切开始之前取名字。我亦认同,好的名字易走更远,并发扬光大。
探源植物交流,芍药是最早一批走出国门的植物。早期,她被绣在丝绸上,画在扇面上,烧在瓷器上,沿着丝绸之路走向海外⋯⋯不但国人喜爱,外国人也趋之若鹜。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761/7696ca7377e6cfcb.jpg)
作为植物交流的文化使者,芍药通过丝绸之路东传到日本时,深受日本人喜欢,开始大量培植。但作为草本,芍药硕大厚重的花朵让其很容易低头倒伏,观赏价值大打折扣。为了解决倒伏问题,日本人伊藤东一利用杂交的黄色牡丹“金晃”和培植的白色芍药“花香殿”杂交出了著名的“伊藤芍药”。
传入欧洲后,当时的欧洲人觉得这样硕大艳丽的花是中国人的异想天开。到了清代晚期,中国的白色和粉色的重瓣芍药、牡丹随着航船抵达欧洲。等见到真花才发觉中国的图画并没有欺骗他们,于是也进行大规模种植。
据悉,最早,欧洲人把芍药当作肉食烹制的调味料,之后才进入园艺,因为人们发现她不只在于可食用,更可观赏。于是芍药凭借强大的适应能力成为欧洲园艺中被受青睐的花卉、优秀的鲜切花。如今,荷兰和法国的芍药也极富盛名。
一个好的名字,是传播的开始,别名甚多,亦因其优秀而被世人所宠爱,方成为文化中的一粒明珠。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761/a6513fd5263850fe.jpg)
五月,又是芍药花开之时,她的名字里,有古人的命名智慧,经久流传。她的传播,让人回顾丝路和丝路上盛开的花儿,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不曾变换容颜,却见证了多少风云变幻、城邦兴衰……
很多时候,我们认真听着你的名字,我见你,我喜欢你,都在名字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761/29671346e16c4d36.jpg)
【备注:以上史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