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康德记录(一)——前批判时期

康德记录(一)——前批判时期

作者: 赤脚姑娘_瑜伽习者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23:13 被阅读0次

至少当下康德的哲学体系还没有在我心目中建立起来,所以我准备一边整理一边建立起来,也不知道啥缘故,2020年这一年没有就康德出题,(在此之前每一年都出题了,想必今年一定会出题).....

分析:康德一定会出题!!!

根据往年考题知识点分布来说:

1.绝对命令两次;

2.自在之物两次;

3.哥白尼革命三次;

4.三大批判(认识论、道德哲学、美学和目的论)三次,这是重点;

5.不可知论(容易结合休谟)探讨,两次;

6.康德思想来源,对经验论和唯理论整合,近代机械论和卢梭良心思想整合,一次;

一、康德思想来源: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

根据他自己设计的宇宙图式,他认为宇宙内包含着物质与精神,物质的力量是引力,精神的力量是理性,二者成反比,越是靠近宇宙的中心,引力越强,而理性越弱,太阳系上的行星上的事物依照此规律形成了一个理性的秩序,而地球处于太阳系的中心,那么地球上的人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理性,但是这并非最高的绝对的纯粹的理性;             

他的关于对理性的思辨虽然是非科学的,但是他从宇宙学的角度说明了人理性的局限性,人只是理性存在者中的一类,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完全的理性动物;

  ————理性的有限性、有限的可知(不可知)

个人解读:

A.这是康德的前批判时期,他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所以免不了以自然观出发构建他的哲学体系,毋庸置疑;

B.前人遗留问题:他本身是大陆唯理论出身,对凭借逻辑推理(形式逻辑)认识对象有比较深的认同,但是根据他早期星云学说认为的“人的理性并非纯粹理性”可以感受到,他其实也认识到了唯理论的局限;对于经验论来说,到了休谟发展到了不可知论、怀疑论,经验论发展到了自己怀疑自己的阶段,有一种来不及康德批判就不攻自破了;

C.根据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发展脉络、结果来看,他们主要争论的就是认识知识来源问题、谁能把握真理性知识问题

经验论者从具体事物、感觉经验探究出发就必然导致获得的知识(观念之间是否相符合)会缺乏普遍必然性、无法证实普遍必然性问题;

而唯理论是从天赋观念或者天赋原则出发采用理性演绎法搭建知识体系,它的演绎过程、推理结果可以得到有效保证,但是无法解决演绎前提的合理性,这个演绎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如何确立的是一个很难被解释的要害;

因此:

康德必须要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去理清楚其中对立的点,开辟新的道路、调和飞升;对于经验论陷入了不可知论、怀疑论,唯理论陷入了独断论和教条主义,他们都走向了各自的终点;他们二者自始至终都追求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并且都必须说明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根据,否则,所谓的知识普遍性必然性都站不住脚;他们有一点相同就是站在传统认识论的基础上的,就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才能成为可靠的知识,在追求知识对外物绝对必然符合的状态,也就是他们认为这个普遍必然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外物(客观世界)决定规定的,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二者在各自的领域发展产生了问题,这很难被证实,也不知道有没有被证实的那一天;

纯属个人现有的理解(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有限)


二、哥白尼式革命

总论:哥白尼式革命是指论证知识普遍必然性的问题,突出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能动作用;

1.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调和:

同意经验论的原则,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也同意唯理论对经验论的的批评,认为科学知识仅仅来源于经验是不够的,他们的普遍必然性必须是先天的(康德还是站在唯理论的立场上的,认为这个普遍必然性必须是先天的);           ————肯定+否定

2.先天的经验对象:

A.区分先天与后天:后天是指单纯经验的,就知识而言表现为具体的、个别的、偶然的、相对的;先天的是指独立于经验的且是经验的先决条件,就知识而言表现为必然性、普遍性;

B.对传统认识论进行批判:形而上学认为知识必须符合对象才能称之为真实可靠的知识,但是我们不可能证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因为我们无法说明外部事物及其属性是如何挪动到我们的意识之中来的(外部经验事物如何作用于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意识又如何反映);———这是唯理论的要害

更无法证明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如何获得普遍必然性;———这是经验论的要害

3.哥白尼式革命:

A.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是一种假说,他以独特的方式论证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突出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能动作用;他认为既然哥白尼可以把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那么我们也可以将认识对象和知识颠倒过来,即对象符合知识

B.认识活动的主体本来就具有一整套认识世界的形式,这些认识形式在经验之先并且作为经验的条件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使得知识具有先天的普遍必然性。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主体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加以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后天的,但是就其形式而言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可以得到论证。       ———知识的形式是认识主体赋予 

4.评价:

消极影响:形而上学企图超越自然的限制以把握宇宙统一本质和规律是不可能的,自然科学是可能的,但是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哥白尼式革命是对人类认识能力理性的限制,结果是消极的;(关键在于:康德区分了现象和自在之物,二者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他认为现象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即知识的领域; 而自在之物是无法抵达认识的)

积极影响:消极的限制可以转化为积极地影响,理性的限制为自由开辟道路。他认为人具有两重性质,有限制的理性存在。如果理性认识能力可以无限扩张,那么一切势必都将变成必然性的东西而使人类失去自由;而当我们限制理想的认识能力时,就会为自由保留一份空间。所以康德认为有必要限制知识,为信仰保留空间。

消极影响与积极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理性对知识把握的局限性为自由开辟战场,为宗教腾出生存空间.....

先讲到这里......


综上:哲学一路发展过来,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开始,他们探索世界本源,并将世界本源归类为自然物质,到赫拉克利特开始开始出现了两条线,也就是逻各斯的提出(事物背后的规定性),到巴门尼德的存在是者,开始认为这个存在是依据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而感觉知觉把握的只能是意见,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了重视理性思维的唯理主义倾向;

到智者运动苏格拉底的从个别事物背后寻找一般定义,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各种可感事物是各种理念的分有,较低理念是较高理念的分有,形成了一个各种可感事物趋向各种理念的分有、较低理念趋向于更高理念、所有理念趋向于最高善理念的秩序),再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形而上学、第一哲学 、实体学说、四因说、运动潜能理论),再到中世纪哲学(教父哲学、经院哲学)理性主义算是蓬勃发展,经院哲学中实在论(柏拉图立场,可感事物背后才是真实存在)和唯名论(亚里士多德)争论,使得派生出注重理性主义的唯理论的发展,注重实验科学的经验论发展;

而整个17、18世纪根据自然科学发展起来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经验论:自早期经验论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英国无神论、以及晚期贝克莱休谟的发展进入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也就标志着英国古典经验论走向了终结,也标志着近代以来唯理论与经验论对立阶段的基本结束并向德国古典哲学过渡;

唯理论:经由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等的发展进入了独断论和教条主义的陷阱;

相关文章

  • 康德记录(一)——前批判时期

    至少当下康德的哲学体系还没有在我心目中建立起来,所以我准备一边整理一边建立起来,也不知道啥缘故,2020年这一年没...

  • 康德与批判

    听完《实线理论批判》后,知道了康德写了三本书,这三本书的思想影响这么大,是因为他特别有颠覆性。在《纯粹理性批判》里...

  • 康德记录(二)——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三大批判内容实质上就是指认识论、实践论、判断力论,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

  • 《人性论》说了什么

    一、与《人性论》的缘分。 《人性论》是我在阅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之后开始阅读的。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

  • 西哲第六讲“康德哲学”(从启蒙到康德)课后小结

    第六讲 康德哲学 ——从启蒙到康德 西方哲学课程第六次授课的内容是启蒙时期哲学和康德哲学。 一、启蒙时期哲学 十八...

  • 康德和四川女人

    康德和四川女人 康德着手写《实践理性批判》时已经57周岁,但他仍然坚持了九年,完成“三大批判”,这时他已经66岁了...

  • 康德为什么最后又写了《判断力批判》?

    康德最伟大的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中,前面两部最为有名,最后一部...

  • 斯通普夫论康德(三)下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他的哥白尼革命(下) 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区分了两种判断:分析的判断和综合的判断。 首先康德解释了什...

  • 《历史理性批判》

    《历史理性批判》 文:Recycler 37/384.1863 简版:本文和历史理性批判关系不大。 康德康老师的《...

  • 康德美学的辩证法:辨证思维与事物的真相

    康德美学(《判断力批判》)是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讨了美的问题(自然美、艺术美)。在康德看来,美的事物的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德记录(一)——前批判时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um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