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秘的耳总
县城里也是有开发区的,当年搞上城门大开发的时候,要盖一些房子和一些商业建筑,耳总就是在这个时候闻名天下的。
耳总本姓杨,因当年在搞大开发的时候,专职处理排风送风一类的工作,所以人们也就渐渐的忘记了他的真名,都直接按职务尊敬的称呼他为“杨排风”。
至于什么时候换了耳总这么一个称呼,这还得从三四年前说起。那个秋高气爽螃蟹肥的日子,当时还是杨排风的耳总,从路边捡了一根长木棒,跑到农贸市场花五毛钱买了一块猪肉,再从卖猪肉那里顺了一根绳子,就要去县城旁边的小溪里钓螃蟹去。
县城所处的地带,这个时节的河蟹,没有太多的肉,个头也不大,比围棋子大不了太多,但是当地人也有当地人的吃法,清洗干净后直接丢进油锅里面炸,炸得个黄里透着黑,起锅,连壳一起丢进嘴里嚼,然后连锅一块扔掉。
杨排风就是昨天才在开发区的一个户外小框里捡到了这么一口锅,锅里剩下的螃蟹让他大快朵颐的同时,也萌生起了自己钓螃蟹,丰衣足食的想法。
想法当然是好的,但是从来没有钓过螃蟹的他,在一条隐隐的泛着酸味的“小溪”旁边蹲守了五个小时后,才发现这里原来是上面那个小区的下水道,根本不可能钓出螃蟹来,但是还带着点肉的骨头、刷碗布、钢丝球等东西倒是钓上来不少,也算玩得不亦乐乎,要不是身后那两头不知从哪里来的中华田园犬咬了他的小腿一口,他真就准备把今天的“战利品”拿回家算了,可惜的是,狗这种生物虽然通人性,但是也是最能狗眼看人低的,杨排风凭借着一身猥琐的气息,成功的让两只狗追了快三公里,丢了肉、丢了线、丢了钓竿,就更不用说战利品了。
如果这个时候杨排风选择回自己的住处,或许一切都不会发生,他也会老老实实的过好自己的后半辈子,但是同样江湖上也会少了一位人见人怕的耳总。
忙活了一天还被狗追着咬了三公里的杨排风,心下恼火得很,想想自己也是二十好几的人了,想吃个螃蟹还得捡别人扔掉的,狗看了都咬,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这是他脑袋里闪过一丝灵光,曾经的一个念头不可控制的爬满了他的整个思绪,人生在世,会遭遇很多的机会,如果把握好了机会,那再次见面,必定是在人生巅峰。如果没有把握好,那再次见面,也有可能会是在《法治进行时》
杨排风脑海里的想法,就是去正在兴建的汽车站的工地偷铁出来卖,平时他在工地干活时,总看见各式各样的铁管钢筋来来去去,跟废铁一样丢在一边没人过问。刚开始他还不在意,直到他去农贸市场买肉时,路过一个废品收购站,心中的欲望就像游离的汽油分子一下子遇到明火一样。
在这一刻,他感觉自己要爆了。
当然,脑海里仅剩的那点胆怯却让他最后还是将那颗蠢蠢欲动的心给镇压了下去,本以为要是能钓来螃蟹,这个事儿也就永远的埋藏在心底了,却没想两只该死的中华田园犬竟然如此的欺人太甚。
杨排风决定干这一票。
凡是谋定而后动,是聪明人的做法,但是杨排风好像不算太聪明,他的行动往往却要比计划来得更快。这还不到下午三点,工地里一片繁忙景象,他冲进了工地,在别人还不知道他想干什么的时候,捡起一根约有五十公斤重的钢管就欲逃跑。
当然,结果很是悲剧,被殴打了快一个小时的他,最终还是在又跪了半个小时才被善良的工友们放了回来。
杨排风没有气馁,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他还没有上《法治进行时》,证明机会还是有的,但是绝对不能这么莽撞行事了。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他开始用脑子起来,选择在深夜下手,但要怎么才能潜入到工地里偷铁呢?工地四周都是明晃晃的长明灯,还有打更的人四处巡视,想要冲进去扛一根五十公斤的铁悄悄的跑出来,基本没有胜算。
杨排风的身型不算太壮,干的活儿也是属于手艺活,不是出力的工人,平时基本上扛一个十公斤左右的水桶就已经是极限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要执着于独立的去偷五十公斤的钢管,但是人生有梦想总是好的。
正面强攻是不太可能实现了,那就只能是曲线救国,来一个智取大钢管。
他找来了白天外边卖楼盘的人扔在地上的户型图,想通过户型图看一下汽车站的构成,凭借他在排风技术上浸淫多年的技术,完全可以找出各个地方的管道走向,只要计划得当,没有什么目标完成不了。
三个小时后,杨排风还是叹了口气,把户型图揉成了一团,扔了,因为他才想起来,这里在修建的是汽车站,户型图这个东西又是什么鬼?而且户型图背后还写着斗大的字:“三亚投资不用愁”。这个县城虽然在南方,但是离三亚应该还有个三千多公里,很显然,这个户型图对他研究汽车站的构造走向没有任何的帮助。
万般无奈之下,杨排风一咬牙一跺脚,钻心的疼痛感从脚底传了过来,这一跺脚正好跺在一个小小的钉子上面,好在钉子很小,只给他添了一道皮外伤,没过多久,虽然依然血流如注,但是还是能勉强的行动自如。
在汽车站外边,有各式各样的下水道盖子,掀开其中一个,就能从一个黝黑的洞口钻进去,如果熟悉下水管网的维护工人,也可以通过这套城市的下水系统,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杨排风就掀开了这么一个井盖,这个井盖看样子是纯生铁制成,也有接近50公斤的样子,但是满脑子全是要偷钢管的杨排风已经顾不上这个井盖,撕下一块衣角,包住了口鼻,钻进了这前途未卜的下水道里。他想,排风是管道,下水也是管道,都是管道,肯定里面构造都是一样的,那只要我进去走上一遭,肯定能走到汽车站工地下面,到时候五十公斤的钢管就唾手可得了。
不得不说,正是有他这天才一般的想法,才为后来的县城江湖创造了一个传奇,一个“耳总”的传奇。
也不知道当夜,杨排风在这漆黑的下水道里四处奔波了多久,当他凭借着阿赖耶识感觉到应该到目的地了,正想顶开上方的井盖出去的时候,悲剧发生了。
这时外面的世界正值正午,谁也不知道杨排风为什么流窜到了这么一个地方,反正就是正好有辆车压在了这个井盖上,而杨排风也因着急出去,下半身用力过猛,一下子竟卡在了下水道半空处的一个凹槽上,同样也因为觉得双手无法无法用上力,最后采用的用脑袋顶井盖的伟大创举。
现在的结果就是井盖绝对顶不开,人也绝对下不来。
对,就这么悬在半空,直到半夜十一点,上面的这辆车才开走。
等到杨排风脱困而出的时候,如果以前有认识他的人,就会发现,出来后的他却再也不是以前的他。
谁也不知道在那十几个小时里,他经历了什么,他思考了怎么样的一个人生,但是,县城这个江湖的秩序,却因为这十几个小时,变得再也不再平静。
世界上从此少了一个叫杨排风的人。
因为无论谁在后面叫他,他都不理会,就跟没听到一样。
后来再一次社区医生送温暖的活动下,才揭示出这个秘密。原来,他的耳朵早就已经听不见任何东西。
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关上所有的窗。
他的心灵也如同他的耳朵一般,变得纯净无比。
在下水道流窜的那些时间,也让他的眼睛变得凌厉,除了本专业的排风管道外,他对城市下水管网的布局也了如指掌。
再后来,他认识了一个叫茶博士的人,然后离开了工地,工友们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是知道,如果某个建筑工地无缘无故的少了一截钢管的话,千万不要试图去寻找,因为这样做会更加的得不偿失。
后来在城市改建时,在一截废旧的下水道洞里,城管大队队员发现了一堆一堆生锈的钢管,正准备上报有关部门,但却突然想起了江湖中的某个传说,默默的关上了洞门,仿佛没看见一般。
最后在残联的关爱下,杨排风在凤凰山脚下,开了一个小店,当起了店总经理,因为耳朵听不见,所以江湖中人渐渐的传开了他的名声——“耳总“。
除了在他的店里,没有人能在别的地方找到耳总,曾有人说过,那四通八达的下水道,才是耳总真正的家。
这些,不过都是江湖中的传闻了,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的传闻,才仿佛让人觉得,如果除了白塔英雄之外,有人能逃过圆圆儿的圆圆儿领域,那这人肯定非耳总莫属。
毕竟圆圆儿女侠属于光明,而耳总却是黑暗中的皇帝。
此刻,耳总不在凤凰山脚下自己的店里,也不在下水道中。
他在白塔外,耻辱碑前。
粗厚的手掌轻轻的摩蹭着耻辱碑最下面的一行。
那是一个歪歪扭扭的“杨“字。
谁也没有想到过,神通广大的耳总,也是圆圆儿女侠的爸爸之一。
耳总心中轻轻叹息,眼里仿佛重演了当年那耻辱的一刻,嘴里喃喃道:
“虽然茶博士让我来对付你,但我又何尝不想亲手抹去当年的悔恨“。
说完,气沉丹田,回手一记“下水神掌“,击打在耻辱碑上。
一声震天响动后,耳总捂着快要折了的手腕,疼得呲牙咧嘴的走出了白塔范围,掀开一个井盖,转瞬消失在夜幕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