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不独立便没有力量承担生活的重压,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三十多岁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孩子不独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奴役,他就会整天察言观色、谨小慎微,在长久的压抑下逐渐丧失自我。
今天来分享一下孙瑞雪老师关于如何健康地让孩子走向独立。其实孙老师所有的育儿理论都离不开爱和自由。
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变成一个各方面都很独立的人,那就需要我们多爱孩子,因为孩子是依靠爱而走向成长、走向独立、走向充满幸福的人生。爱是孩子独立的前提,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
但是我们大多数的家长都不太容易做到这一点,上一期的分享也提到这点,所谓的爱孩子,不是你以为的爱孩子,也不是你想象中的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真正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其实我们很多成人也没有长大,也在渴求爱,也在走向独立的途中。
比如做妈妈的特别希望丈夫回来能关照我们,尤其当我们上班已经很累了,回家还要干家务,而孩子又在“捣乱”,做妈妈的就会气不打一处来,无法控制的对孩子大吼一阵:“你怎么这样”自己气得不得了。内心在那一瞬间可能会崩溃:孩子为什么不体谅我们呢?丈夫为什么不会安抚我们呢?如果这个妈妈是个精神很独立的人,在意识到这种崩溃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时会去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这个妈妈精神不独立,一直在等着丈夫和孩子去体谅自己,一直去要求丈夫和孩子主动去改变,有可能会使这种状态变得越来越糟糕。
从爱走向独立(一)我们在拥有孩子之前的整个生命过程因为没有正常发展造成我们自己也不独立。不独立使我们根本没有心力来承担人生的重压,更谈不上乐观地对待人生,否则我们大多数人就不会在三十多岁就放弃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我们精神的发展跟我们的生命、跟我们心理的发展本应是融合在一起的,本应是不分开的,但我们被分开了。孔子说:“三十而立”。这个“立”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上和事业上的独立。30岁的人,如果他已经得到充足的发展,他就能够“立”起来了,而且这个时候他将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人,这是最正常最完善的发展过程。独立是孩子和成人的实质性的区别。
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谈得上独立。
我们原本想,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更爱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成长得更好,但我们却经常做不到。因为我们身上大都有原生家庭的痕迹,童年的经历已经作为潜意识积淀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在用这些东西对待孩子。
爱孩子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去关心,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偶尔的气,一种用“打、骂、吼叫”来发泄的气,尽管你说这是因为爱他,恨他不争气。但深挖内心,其实那些打孩子、骂孩子的人,在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父母绝对也会打他骂他。毫无疑问,他们又把这个方法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有可能会这样一直延续下去。而那些充分得到爱的人,不但是按事情规律行事,内心也是平静的,会去体谅、宽容、帮助别人的。大人小孩都是这样。而那些所谓的添麻烦的“老孩子”,既不是正常的大人,也不曾是正常的孩子。
有的妈妈现在就有“老孩子”的症状。稍不留心没体谅到她,她就生气了。她生气以后就跟你赌气,你必须不断哄她,安慰她,好几天她才能缓过劲儿来。她的状态就是个“孩子”。她折磨自己,不过是想用这种方式得到你的爱和关注。这样的成人,自己都没有真正独立,何来的能力可以让自己的孩子独立呢。
(未完待续~~)
从爱走向独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