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中有一段描写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里的母亲是耐心且细致的,她从容不迫地等待着孩子把一件小事做好,但如今这样的父母又何其之少?快节奏的生活,焦虑也随之增长,父母把无形的压力又转移到孩子身上,没有耐心好好听孩子说完一句话,做好一件小事,就匆匆忙忙带着孩子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我小姑和她女儿Cici就是这样的相处模式。
“Cici,快点起来上钢琴课去了,再不去迟到了!”
“妈妈,可是我不想去,我好困……”
“困就是不上钢琴课的理由吗?我花那么多钱给你报班呢,快点起来走了!”
“Cici,你说下这次为什么数学只考了80分,怎么回事?”
“嗯……我这里没有看清楚小数点,然后……”
“别说了,考差了还净找理由,赶紧订正了,下次别再考这么低了!”
“Cici,你看下王阿姨的女儿黄黄,又拿了全省少儿奥赛冠军呢,你看看你!”
“……”
Cici一开始还是愿意跟她妈妈沟通的,但每次刚刚说到一半,就被硬生生地打断了,孩子心里委屈,但无处可说,后来干脆就不说了。父母没有耐心倾听,不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亲子间的沟通自然也越来越不顺利。
教育家周弘说过:“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
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多给点孩子时间,听他慢慢说完。那么想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该怎么做呢?
平等交流
有时候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就像Cici一定要去上钢琴课,因为妈妈为此付出了很多,Cici不能拒绝。其实你有没有问过孩子是否真的愿意去上钢琴课呢?孩子也许对这块没有兴趣,也许是真的困了,想好好休息一会,难道你就能因此说是孩子找理由吗?这样的沟通本身就是不平等的,父母没有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
那么在遇到与孩子观点有分歧的时候,做父母的可以先沉下心来听孩子说完他的原因,如果这个原因是不合理的,做父母的再与他交流为什么是不行的,父母的考虑是什么,一 一说与他听,而不是强权主义“你必须”“你应该”,不平等的沟通模式,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关上心房。
耐心倾听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转嫁在孩子身上,无疑是加重他们的身心负担。当孩子成绩不如意时,不是一昧地指责他,而是与他一同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在他讲述原因时,我们可以耐着性子听他说完,为什么会导致成绩变差,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如果把原因全部归咎于孩子不努力,不优秀,其实是否定孩子的表现,孩子以后还会有与你沟通的欲望吗?
除此之外,有些家长不愿意好好听孩子说完一句话,下班一回家就抱着手机,全然不顾孩子想表达什么。其实人生路漫漫,不必只为着赶路,而忘记倾听,孩子的成长是不能急于求成的,需要父母多点耐心,精心呵护。
切勿攀比
将自己的孩子与亲朋好友的孩子对比,是很多家长“乐此不疲”的事情,今天谁家孩子获奖了,明天谁家孩子考第一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看看你!”,嘴里永远夸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如此一来,孩子自尊心自然受挫。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盲目攀比,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都会遭到打击,对他现在和未来的人际关系都会有不利的影响。
倾听是一门艺术,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前提。倾听,不仅仅是耳朵的事情,它更需要心灵的参与。用心倾听需要做到以上三点,让孩子慢慢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