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坦然接受,因为它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它都已经发生了。对于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心怀敬畏,因为有些事是我们无法做主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做好当下的事情,然后把结果交给上帝。
01
杨老师先从一个案例开始,道出了当下的力量。
一个孩子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睡觉,每次睡觉他都需要编一个让老师信服的理由,因为他觉得,他上课睡不睡觉不重要,一个能说服老师的理由才是重要的。后来老师了解到,这个孩子每次睡觉的理由都是他编出来的。
老师也觉察到,自己总是在追问孩子睡觉的原因,而孩子也一直在解释,很长时间并没有改变孩子上课睡觉的事实。
后来,老师改变了做法,不再追问孩子上课睡觉的理由,只关心孩子当下的需求,只要他需要休息,老师就在办公室给他找一个地方睡一觉,并找衣服给孩子盖上,不需要解释和理由,只满足孩子当下的需求就行了。
再后来,这个孩子在上课时间不再睡觉了,因为他觉得老师对他是那么地宽容,老师能够理解他,老师对他那么好,他不能做对不起老师的事情。
这就是教育的智慧,教育能把控的只是当下的过程,无法把控过去和未来,如果抓住过去不放,不停地追问,不停地解释,只是在浪费自己仅有的时间和精力。存在即合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坦然接受,然后把精力用在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进入到当下,依靠当下的力量把现阶段的事情做好。
02
如果孩子辍学在家,我们不接受这个事实,就会一直在追问孩子为什么是这样,一直在找原因,找解释。使自己处于懊悔、内疚、自责当中无法自拔。
或者盘算着如何才能把孩子送回学校,如果孩子不再回到学校,那么一生就完了,担忧着未来。
我们的注意力一直在过去和未来当中,就是没能进入到当下,我们没有关心到孩子当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当下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现在应该做点什么。
我们一直被一句教育名言(口号)激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们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早教机构,让孩子早早地开始各种各样的学习,花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我们在为孩子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宁愿现在苦一点,为的是将来会更美好。
记得电视里有个公益宣传片,妈妈说:“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后来孙女说:“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哦!”。
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忘了享受当下的生活的美好。
其实,教育是一个过程,每个孩子必须亲身体会,生长过程不能被忽略,生命体验不能被代替,孩子的生长过程有自身的规律,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早教,快速成长,到最后受伤害的只会是孩子。
03
杨老师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赶上最早的班车,不但不会失去什么,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孩子在等下一班车,是在让生命更完整,被延时的结果未必是不好的结果,教育不是每天急着赶路,有时候停下来休息一下,欣赏一下身边的风景,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生活之美。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如果教育不能进入生活,那么教育就是没有力量的。
当我们把注意力焦点放在眼前,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孩子,就能看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面。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目前的样子是由过去诸多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无论孩子现在的表现是什么样,他已经做到最好的自己了。
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事情的真相,不悔恨过去,不恐惧未来,全力以赴做好当下的事情,每一个孩子就像不同的花一样,他们只是花期不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温柔以待,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