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不大,就二十几户人家,傍山而立,一抬眼,尽收眼底。
小村有盘古老的石碾。
没人知道他的历史,只听爷爷说,他小时候就早有了,打我记事起,这石碾便整日吱吱呀呀唱个不停,大人把碾杠插进碾框,挡在大腿上,用力向前,小孩儿攀着碾框使劲往前拥,这叫“抱碾棍儿”。后来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各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牲口。纷纷在碾道的小天地“粉墨登场”:最多的要数毛驴儿,再就是骡子和马,有的家还把牛套上,但太肉,不出活,需有足够的耐心才行。
最忙的是打完场推新米和进腊月门淘米压面,石碾没有闲着的时候,这家拿把扫帚,那家放个驴套、缨脖儿之类,早就占上铺儿,天还没亮就起来推碾子,直到星儿闪烁,月亮升起。我觉得,忙也好累也罢,那该是庄户人最充实的日子。碾道荡漾着乡亲们的欢笑,小村弥散着成熟的粮食的芳香,再和着石碾咿咿呀呀的响声,无疑为小村平添了和谐的乐音,汇成一曲清纯悦耳、饱含希望与富庶的交响。
当然,石碾也有几天清闲荣耀的时候,每到春节,人们会虔诚地贴上“米面加工”或“青龙大吉”等大红对子,也算是对它一年辛劳的感谢与奖赏吧。
现在,很少听到石碾的歌唱了,小村通了电,建成不少个体米面加工厂,一向门庭若市的碾道冷清了,无人光顾了,前几天回家,小村的石碾不知何时被滚到了墙根儿,碾盘也歪倒了一边儿,过年时恐怕也无人给披红带花了吧。
石碾,小村的一帧风景;
石碾,小村的一部厚重的历史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