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昨天我们讨论精力分配不足的问题产生,一方面来自客观事实,能用的时间只有那么多,另一方面来自于我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在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突然想先讨论一个点。
I:好啊,你说说看。
W:就在刚才我突然脑子里闪现出一个想法:我对某些人所说的话,所做出的行动,以及所做的事情会抗拒和排斥,不一定是对说话内容本身,事情本身,可能是对这个人表达的情绪和态度,怀有质疑和否定,或者是对这个人还不够信任。
比如说我看到弗兰克朋友圈里,发布了他近期做社群的信息。其中几句话这么写:
1.知识不重要,能力才重要,只有你行动了,弗兰克才有口碑。
2.挑人很重要,即便不赚钱,挑出一些有才华、有执行力的伙伴更重要。
3.长线很重要,再牛逼的知识付费都会走下坡路,弗兰克也需要转型。
这三句话看起来很对,也很有道理,但我还是会“不相信”——假如我跟他干,到底能不能收获像他所说的效果?
信任,是在双方互动中建立起来的。我愿意加入弗兰克的社群,交了1000多的年费,代表我是相信他的。但我参加过他的几次活动后,没能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也就不再参加了。这半年来,我都是潜水观望的状态,没有在社群里互动。
没有互动,代表着我不愿意参与,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只是看,不去做,我不会有收获。
道理我明白,但为什么我不愿意行动呢?
I:那是什么原因?
W:其实内心里,我并不信任他,即便他说得对,能触动我,但我感受不到“跟着他,我就能获得什么”的确定性。
I:可是,没有人能向你承诺这种事情呀,况且对方连你都没见过,也没聊过,怎么知道你想要什么。如果别人承诺你,我会给你什么,估计你更怀疑。
W:是呀,这就是问题点啦。信任,是双方在互动中建立起来的。对方是否通过言行释放出“我可以相信”的信号,这是他的责任。而我是否愿意接受这些信号,并且去调查了解对方,与对方沟通交流进行确认,这是我的责任。
信任,代表着我能从这个关系中,获得一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未必是立即能得到的,但它可以促使我去行动,就像参加训练营,我只有去行动,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才会有所收获。至于收获是否如对方所说的,这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了收获的过程。
回想一下,像海思和翔哥等,我对他们很信任——他们告诉我的,不一定对,但至少不会害我——于是,他们告诉我的方法,我就会去实践,不会怀疑。而这种信任是长期建立起来的:我和海思相处了3年时间,经历了朋友间的好几次争吵,才建立了稳定的信任感;有海思的背书,我把翔2014-2016年的所有文章看完了,同时参加了他几次训练营,并且有所收获,才有了我对他的信任。
我发现,凡是能让我信任的人,在互动过程中我都有主动选择相信的行为表现。而所谓的“选择相信”,指的是我主动去关注对方,了解对方的动态,思考对方的所言所行。当然这和他们为人也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会存在我主动选择后,发现跟对方合不来的情况。
但是,在我印象中,除了女友,我很少主动去了解别人,主动去关注别人,这也可能导致我拓展朋友圈不太顺利的原因。不过好在我运气不差,现在认识的朋友,比如兰欣、小猪猪、Tony等都是很不错的人,这使得我跟他们建立关系比较容易。
但是跟他们的关系,我发现都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客观上,可能是咱们都是在线上沟通交流,不能线下面对面沟通,但从主观上,我是否为这些关系承担一定的责任,主动去关注他们,联系他们呢?这部分其实我并没有做好。
I:那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好呢?
W:是缺乏安全感吧,毕竟做事带给我的掌控感高,与人互动的不确定性,让我无法掌控。
要是过去面对一些关系和事情,我能更加主动一点,主动关注和了解,选择承担一些责任,可能或许现在会变得不一样吧。
I:现在你也变得主动一点了呀。而且归因到“主动”上,其实有很多问题,毕竟“主动”很抽象,背后可能含有很多人性的东西。如果思考不够透彻,很多时候把问题归结“不够主动”,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
W:是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