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终点是一定的,活的就是过程,把生活当作艺术看待,这样才算活过。
朱光潜说,“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有一番真正的成就。”我深以为然,且认为完全可以推而广之,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
很小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教诲是做个有作为的人,有成就的人,似乎每个人一定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方显此生的意义。但是,现实是我们只是芸芸众生,却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凡人,去过只是不那么乏味的一生。仓皇中,我们只有踽踽独行。
最近的周遭很不令人满意,甚至让人觉得荒诞和失望,而我们是那样的渺小和无力反抗。作为一个假假的知识分子,近一年以来,我第一次对我工作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又作为一个把工作当作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场人,这种怀疑本身让我开始怀疑生活。似乎生活永远没有让人安宁的时候,常常想,过了这阶段就会好,挺过这件事就会好,而事实是,这件事过去还有下一件,过了这个阶段,迎来的是牙关更紧的日子。
烦闷中翻看希阿荣博堪布的开示。原来佛家早就说过,人生原本就是应该如此。人身在轮回,就是一个一个的不圆满,凡事求圆满而不得恰恰是人生之大苦。而轮回并不是来生的事,一时一事本身就是轮回。人生无常,让人无常乐,亦让人无常悲,变数即是危机也是希望。
如此这般,那何不如让我们把生活当成艺术,缺憾有缺憾的美,一如维纳斯的断臂。今儿中午遛弯儿,公园里寥寥的几株腊梅绽放得甚是喜人,吸引了不少人。我有心连拍九宫格,奈何路人甲频频入镜,偶然在一个逆光的角落摄得一瞥,竟意外的有点别样的味道,我想这也是一种遗憾中的回甘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9616/8f168e4e1c46e7e1.jpg)
我们从呱呱坠地,到垂垂暮年,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学校给了我们知识,社会给了我们历练,而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自己应该给我们自己什么?当我们抱怨现实残忍、上苍不公的同时是否也应思考为什么一样的境遇过后,有人得到了豁达,而有人只得到了颓唐?
这并不是是否有阿Q精神的区别,而是心与眼净度的区别。有人生活的目的是纯粹的、率真的,所以他看待外物更多的是好奇,干净的眼里只有惊喜与恍然,所思所做都是灵感与意趣使然,无关名利得失,没有计较,所以释然;而有人心里被世事塞满,眼光只投在是非、得失、功过之上,活得声嘶力竭。看起来热闹非凡,只是每当华灯初上,月明星稀之时,往往会开始恍惚,开始怀疑活着的意义,怀疑自己是否把手段当成的目的,怀疑自己是否为了更好的生活反而毁了生活……
呵,在帝都得以立足的你我,谁不曾拼尽全力,谁不曾呕心沥血,谁不曾深夜痛哭……其实,并没有谁比谁更不幸或者幸运。我们一刀一刀雕刻的自己,哭着也笑着。经历过,痛苦过,思索过,才会悟到我们应该给自己的是快乐,我们一生都应学习和精进的是让自己走出阴霾,沐浴阳光的能力。
夜色已稠,想着地铁上定是依然归人熙熙。而我,在这里与各位闲聊,腹中小家伙悠闲的踢踏,提醒着我生命的律动与绵延…真是一个很美的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