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她花83元走川藏征服杨澜,成为2000万点击量的网红,却拒绝央视

她花83元走川藏征服杨澜,成为2000万点击量的网红,却拒绝央视

作者: 走着瞧旅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09:58 被阅读0次

张小砚,用83元钱走完川藏路,把经历写成了畅销书,被称为穷游达人,此刻正作为“说走就走”生活方式的代表人物,笑盈盈地坐在杨澜的访谈席。

我那颗向往自由的心被她的事迹撩拨起来。

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可我的文艺浪漫想象刚刚起航,就被张小砚一巴掌拍在地上了。

“再去走一次,还愿意吗?”杨澜提问。

她呵呵一笑,回答:“肯定不干,我又不傻。”

其实,这一幕已经过去8年了,8年后的张小砚,不再旅行,反而隐居深山,成了一名酿酒师。

她自己种水稻,亲手搭酒灶,用最传统的技法酿酒。

为了一口泉,搬到庐山脚下的桃花源,对面山头就是陶渊明的家,她用竹子引泉水下山,在院子里种满牵牛花。

她的生活依然让人羡慕,依然潇洒自在,可8年前的那一幕提醒我:别轻易下判断,我肯定对这姑娘有什么误解。

翻看她在网上的记录,慢慢我知道误解在哪里了:

这个被人说“活得潇洒自在”的张小砚,明明经常狼狈不堪嘛。

而她真正的魅力在于一种稀有的品质:她能与任何狼狈不堪坦然相处。

在张小砚的眼里,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甚至毫无意义,它只是提醒你,此处路障,请绕行。

也许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让她把本来普通的人生,过得那么特别。

在张小砚那段传奇进藏经历之前,还藏着一小段人生,和普通人接近,却也有不同,也预示了她之后独特的人生选择。

她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出来打工了。可原因既不是成绩不好(她常拿年级第一),也没有生病的老母亲要养,只是一个很中二的理由:

学校学的东西没意思。

爸爸警告她,以后人生会比别人都难。她说好,我知道了。

很快抽象的“难”,变成了具体的“难”。没学历的小姑娘,只能找到端盘子、洗碗、售货员的工作。

合理的结果是她应该屁滚尿流的回到学校去。

可她不回去,她也不想继续端盘子,她要找到更好的工作。

学历当然是拦路虎,任何不眼瞎的HR都会把她的简历直接pass掉。她的方法是:绕开他们。

她在网上搜集公司的信息,以各种借口直接找到老板,聊一聊,磨一磨,还真的就搞定了工作,并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搞定。

她在北京几年,做过:摄影师、广告人、儿童杂志编辑、影视美术指导……

没有学历,不是科班,但这些工作她做得理直气壮。

还每半年就要换一个工种,换得也理直气壮:

我不能一无所知就说要“做自己”,我必须经历多一些才能知道。

好像这个女孩子心里,没有对自己的生存能力,产生过一点儿怀疑。

有人总结面对困难无非三点。

第一渡过困难,需要的是智慧;第二面对困难,需要的是勇气;第三绕过困难,需要的是狡猾。

张小砚肯定是狡猾的。

除了狡猾,她对生活中碰到的难事儿,还有一种超越年龄的豁达。

2009年进藏,是一个意外之举。本来是打算从成都去汶川做志愿者,走半路,桥断了,进不去了。

她也是突然的念头:来都来了,就顺道去下西藏吧,地图上不过一扎远,应该挺近(地理真的没学好)。

没有周密的计划,没带什么钱,靠徒步和搭顺风车一路走到西藏,再从西藏返回成都,过程既艰难又危险。

和杨澜对谈时,谈到有一次搭乘的摩托车在山路上打滑,她从车上飞出去,腰撞到雅鲁藏布江上大桥的铁链上,人被反弹回桥上,半天动弹不得。

而铁链另一边,就是激流滚滚,扔个瓶子下去立马碎成渣渣的雅鲁藏布江。

杨澜忍不住问她:值得吗?就为了一个突然的想法,如果丢了性命。

本以为她会说,为了梦想什么都值得。谁知她来了句:我都走了那么远了啊,还能怎样啊,值不值得都得继续走啊。

她拒绝去思考意义,她只是沉醉在生活里。生活很具体,没有权衡谋算地选择A和选择B,只有当下觉得应该做的,和不得不做的事,没有什么值不值得。

她会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选择做一件事,但是只要做了,就坦坦荡荡地做完。这也给她赢来一个预料之外的结果:

她记录这段旅程的游记书《走吧,张小砚》成了当年现象级的畅销书。

拿了一笔不错的版税,她离开北京,回到她喜欢的乡村,想实现很多文艺青年的理想:

“近泉而居,远世上人家,读闲书写小文。春天种几株桃花,采桃花做酒曲,秋来酿几缸酒,若有余便卖给村邻。”

而当她真的去做这件事,经历的困难和挫败,几乎让她对人性产生了疑惑。

刚开始她回到家乡附近的村里,自认还算半个本地人,谁知村民们偷她的柴、偷她的酒糟,连个灯泡都要偷,一块钱的灯泡,吃个饭回来就不见了,散个步回来,又不见了……

还有黑社会强行来酒坊打酒,自行估价,不卖就翻脸,砸门砸缸。

村官也一样欺负他 ,隔三差五喊她去应酬,“叫那个女作家来陪酒”,不去也翻脸。闭她的水管,让她开不了工。

如果是个沉溺于幻想的青年,碰到这样的事情,多半就是骂骂咧咧地回了城。但张小砚可不是。

碰见路障,要么一脚踢开,要么多走几步绕开。这伙人她干不过,那就绕开好了。她决定搬家,重新找一片土地安置她的酒坊和生活。

过程当然仍是曲折,她的公众号里有几篇系列文章记录了这个历程:

第一篇叫《为一片土地和一间酒坊万水千山走遍》。

第二篇叫《为了一间酒坊老子万水千山走遍现在只好卖风了》。

你可以从用词的变化,感受下她心情的跌宕起伏。

后来,她搬到了现在这个叫桃花源的地方。

一个已经荒掉的村子,村里的居民十几年前就已经迁到镇上的移民小区,只有一个耳聋的大爷是唯一的邻居。

一点一点把酒坊建起来,状况还是不断发生,远在镇上的村民会因为她请了外村的短工,专门赶回来威胁她。

看起来和善无争的聋大爷,会无缘无故砍了他们呵护的桃花树,杀掉他们养的小狗。

来做义工的“善良”女孩,被辞退后在网上和她开撕……

好在,她慢慢习惯了解决这些生活中具体的麻烦。

对人,她干脆果断:

讨厌的人,能花三秒钟得罪绝不花五秒。喜欢的人么,我愿意花七年时间精心酿一缸酒哄他们一场开心。

对事儿,她扛得住辛苦:

每个人心里都可以有一个桃花源,也有一个Cao他大爷。我喜欢一边Cao他大爷,一边挽起袖子干活,怀抱一股勇猛之气构建一个桃花源。

她的酒坊站住了脚。

第一次出酒,她在网上发邀酒信:出新酒的七天之间,凡是来酒坊的人都免费任喝。

结果,交通非常不便的小山村,呼呼啦啦来了一千多人,俨然成了热门景点。

现在的张小砚,经营着这家桃花源的酿酒坊,有三五个固定的伙计。

养着一只鸡叫“鸡毛”,一只狗叫“蒜皮”。

她说在酒馆众生平等,动物们都得干活,连每天的轮值排班,都不忘安排上两只动物。

常常有人慕名来到酒坊探望,酒坊也仿佛自带一种气场,让来的人都把这儿当自己家,自觉自愿干活儿。

山窝窝里的酒坊,成就了很多人心中的桃花源。

酒坊用古法酿制的酒,每年出两次:桃花酒和桂花酒。分别是在春三月桃花开,中秋后桂花飘香时酿制。

酒用坛封存,标上年份。也不起什么花俏名字,就叫“张小砚的酒”

她会给每一瓶酒标号,给买家亲手写寄语。

这样的生活,就和桃花源满天的繁星一样。多数人看不到,也不觉得重要,可只要亲身感受过,就再也不愿离开了。

经常有人说,张小砚的存在,能一次次唤起自己的天性和沉寂的生命力。

而她也并非生而如此。对于到目前为止的人生路程,她有段自述:

我有个朋友,它叫“鸭梨山大”,多年来一直如影随形地潜伏在我周围……

一直以来,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失去爱情,害怕贫穷,害怕孤单,那些忧惧,吞噬着我的生命力,畏畏缩缩活得像只鹌鹑……

我想做一场生活实验,看看一无所有的我,还剩下什么去面对这个世界。

走到蓬头垢面,衣裳破败,忽于山间看到一棵花树……刹那间如梦初醒。

我无需证明什么,亦无需表演。但这一刹那的明白,也是因为走了漫长的路。

当年,她在电视上有一句铿锵有力的放话:

我不相信生活的规律,我要创造一个我的世界。

现在,她有了自己的桃花源。

网上的人气让她的酒不愁销路,但她从不理什么“流量变现”,只是顺着自然的规律,插秧、收成、酿酒。产量有限,卖完了谁想买都没有了。

只是桃花树下的这张桌子,永远喝酒管够。这张桌子,是张小砚给自己留的一扇窗,五湖四海的人,把外面的世界带到她面前。

她还是像她旅行时一样,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又维持清醒。

而她亲手创造的桃花源,也终于成了这个世界不可替代的一处。

文丨  圆太太


走着瞧旅行活在这珍贵的世间,要去看最美的风景,见最想见的人。

长期征稿,招募优秀写作者,稿费200-1500元

喜欢写文字的你可以添加微信:kanchaishuyuan007

以下是走着瞧精彩文章:

知否赵丽颖上演吃货真人秀,原汁原味宋代美食,吃否吃否?

三毛:我们应该出去走一走,才不枉来一趟这珍贵的人间

年过半百的毕淑敏环游73个国家:真正的旅行者,都懂得及时出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她花83元走川藏征服杨澜,成为2000万点击量的网红,却拒绝央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pq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