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药的起源还得从神医华佗说起,华佗在东汉时期是个名医,尤其擅长外科
东汉时期,祸结兵连,三十余年,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都会找到华佗,为其治疗,当时没有麻药得以应用,很多病员常常都是无法忍受皮肉之苦,伴发晕厥,休克
华佗一生怜悯,仍是咬着牙,含着泪为其治疗,为此,他立下必定要想出减轻痛苦的办法…
有一次,华佗下乡行医,碰上一位误食曼陀罗花的病患,见此人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动弹不得却无细脉之危象,为其解毒后,便带回一捆曼陀罗花果根茎
回到家中,就拉着老婆子,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和尝试,先尝叶,后尝花,搭配着不同的药引子,体会服用后的感觉
最终,在热酒等多种药引子的搭配下,泡制出第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麻药“麻沸散”
可以说华佗是研制麻药的开山鼻祖,直到后来西方医学家们发现了“笑气”“乙醚”一直延用至今….
看牙,一直都被视为是件“不寒而栗”的事情
有人打趣的说过:在战争时期,用这套来审问犯人,可是绝佳的酷刑啊
这种比喻,是真打了牙医的脸,但也不过分,光是听着钻子发出“滋滋滋”的声音,大脑就自动跳出牙齿被钻孔开洞的画面,肾上腺素捎上血压一路飙升
带着一种“落空感”,仿佛空气都凝结了….
在这儿,肯定得说大实话,在我刚刚工作的头一两年里,因为操作不娴熟经验不足,有时候会出现打了麻药后还会疼痛的情况,有过看牙经历的小伙伴可以自行脑补一下画面
特别是在下颌后面的大牙,打完麻药,小嘴跟咬了花椒粒似的麻,结果钻子一磨:阿~疼!疼!疼!
吓得我后背额头直冒虚汗,当下真想扔下手里的器械,跑出去,找个地方躲起来…
后来有幸去专科医院学习,看到一位砖家在钻牙开孔的时候,患者强忍着痛苦,砖家就敢厚着皮一撸到底,看的我是头皮发麻
有次其他同行交流的时候,听到有的医生在对待钻牙时,连麻药都省去不打,不是这位医生残暴,而是有些情况确实会有麻醉效果不佳的时候,譬如下颌骨的皮质骨非常致密,麻药的渗透效果比较差
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调查结论很有意思:麻醉效果不佳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同时也会给医生带来焦虑;有部分医生在经历过麻醉不佳的治疗后,甚至产生了质疑自己是否还继续从事牙科工作的念头
这种想法好笑却很真实,当我遇到这些麻醉效果不好的情况时,同样有过这样的念想,觉得患者如此痛苦,产生巨大的负能量,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渐渐的提升了麻醉的使用效果,患者的舒适度得到了保证
除了牙医技术水平,从患者的角度,我来解释一下麻药不麻的原因:
1. “酒量好” 这是真滴,因为机体能快速代谢,以致于麻药持续时间减短,酒量属于武松大哥这样的,这辈子都别看牙好了
2. “服用药物”一些精神状态不好的人,会使用抗抑郁类的药物,也会导致麻药效果不佳
3.“红头发”原生红发,在歪果仁身上比较多见,主要是红头发的人身体会产生某种元素,会抑制麻药的作用
仔细想想,口腔内遍布了全身最密集的末梢神经,任何一支都是通向大脑的联络线,倘若在没有麻药的作用下进行治疗,简直和活刑是什么分别的
作为患者,应该正确理解麻药的使用,倘然配合医生的治疗,没有麻药会影响智商这一说
作为医生,有义务尽力保证患者在舒适的情况下接受治疗,没有哪个人是必须要忍受痛苦
躺在面前的若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又有何感?但凡,是个人呐…
——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