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这样说道,G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只见两眼珠不安分地在眼睛里转动,好像似懂非懂。
眼看马上快到上课的时间,我暂时放下与G之间的话话题,“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对前任的执拗需要你自己停下来思考,我现在说多了你也无法接受,这样,你先想一下我跟你说的这番话,想通了,明白了再来找我。”我笑着对她说道。
G点头如捣蒜,往后挪了挪凳子,然后向我鞠了躬便离开了。
待她离开后,我我打开电脑,找到G父母的联系方式,随即拨通了她母亲的电话,在空响两声后,对面传来一个中年妇女般的口音。
“您好,请问是G的母亲吗?”
“是的,您好,请问您是?”
“我是她老师,今天给您打电话来就是想了解一下G的情况。”
她母亲听明缘由后,紧张起来,“老师,您好,G发生什么事了吗?”
“没有,没有,就是想跟您了解一下她的情况。您平时和她联系得多吗?或者她和您联系得多吗?”我缓缓道来。
大概数秒后,对面没有说话。
“G跟我们联系得不多,我每周才跟她联系一次,每次联系,她也不跟我们说什么,孩子比较内向,平时言语少,还要麻烦老师多操点心呢。”G母亲说道。
“哦,是的,G很内向,平时不论课堂上还是寝室里,她都很少说话。但是,前段时间,我几次去她寝室她都没在宿舍,并且有几次夜不归宿的行为。她说去表姐那里了,请问她在武汉有亲人在吗?”我试探性问道。
“表姐?没啊。”G母亲说道,“哦,不对,她好像是有个表姐在武汉念书,对对。”然后又补充道。
“那您知道她谈恋爱了吗?”我继续追问道。
“啊,不会吧,应该没谈恋爱,孩子没和我们说。”G语出诧异。
我沉下了心,“是这样的啊,G她前段时间失恋了,刚才跟她聊了一下,她很难过,说她多次夜不归宿就是因为失恋,然后我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从她给出的信息中,我了解到,G一直很孤单,但是自从和这个男友在一起后心里就有了依靠,但是前段时间她和男友分手了,她很崩溃。她虽然跟我聊了一些,但是我觉得她心事很重,而且不愿意敞开心扉,我想请您家长跟她聊一下,打开她的心结,不要责怪她谈恋爱的事,也不要提她失恋的事,就闲聊,然后我们再串一下信息,帮助她走出这段情感阴霾。”
她母亲听了这段话后很着急,也很配合,“好的,老师。没问题,孩子性格内向也有我们的原因,我们自己感觉跟孩子好像隔着一层纱,互相走不进。”G母亲解释道、
“好的,那保持电话联系。”我挂掉了电话。
冷静下来后,我一时无法重新投入到工作,反复思考G 的事情,默默祈祷她的家人可以打开她的心结。
自从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面对了太多因为家庭关系而心有郁结的学生,有的学生对家人闭口不提,有的学生一提家人便情绪失控。不论是哪一种都可以反映出他们心里对家人、对亲情那种本能的渴望。很多时候,他们在学校的状态只是他们的家庭状态的延续,如果家庭关系和谐温暖,那么这种延续是一种“正向延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在学校里会表现得很好,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同时在这种“正向延续”状态下这样的学生很容易去感染到他人。相反,如果家庭关系疏远冷漠,此时这种情感延续就是一种“逆向延续”,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经常会产生逆反心理,明知道家里不赞成的事,他偏要选择这样做,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样的逆反行为倒逼家人的关心,哪怕这种关心是责骂,此时在她看来,这样一种责骂就是在乎。
“正面延续”状态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作用,这样的学生开朗、外向,自信,敢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他知道无论他前行多远,无论他摔得多疼,背后总有一个被称为“家”的港湾包裹着他;而“负面延续”对学生的成长,毫无疑问,是不利的,学生在这种状态上是逆行的,很多时候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太俗,“反正连亲近的家人都不关心自己,那么他做这件事即便有什么恶果那又如何”,可是偏偏这类学生就是会专挑那种会有可以预计得到恶果的事情去做。正如上文中的G,分手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可是她不愿意接受,因为在她观念里,家庭不是港湾,相反这个曾经让她产生过依靠的男生是她最信赖的港湾,可是此时这个信赖的港湾已经被击碎,她无法接受,曾经笃定的亲人没有给她温暖,而后来寻觅的爱情依然不了了之,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一旦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意味着自己承认自己在“负面延续”状态下的任何行为都是错的,当然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这个错误意味着被她置于“负面延续”这条线相反方向的父母的正确性,而这恰好是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此时面对感情的失败,她能做的“破罐子破摔”的行为便是采取一切行为去挽留这段被琐碎蹂躏的感情,所以才有她说的“没有他,我活不下去”,也才有她后来私信我说的“甚至曾以生命要挟以求符合这段感情”。
很多时候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学生经常会感到很挫败,这种挫败不是因为学生中存在的行为,而在于学生与家人之间这种傲然对峙的关系。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接触的圆心,所以在心里我们本能把家庭当做我们的避风港,而父母便是这个避风港维护者。然而,现实是太多的孩子在他们的记忆深处都有对于家这个避风港的渴望与憎厌,渴望是因为爱,憎厌因为不解,这种不解就是来自于同龄人中的相较而言。为什么同样是家,别人有父母陪、暖和懂,而我却没有,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他们选择封闭自己,表现在性格和行为上就是内向和不自信。但是就算内向、不自信,他们的情感也需要寄托呀,那么找不到“家”,那么就寻求家之外的寄托吧,比如谈恋爱,如果恋情顺利还好,一旦恋情不顺利就会做出偏激的行为。
所以,家长明明不用给予太多,只用多一些理解和关心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为什么要错过这样的低成本机会呢?想到这里,我倍感挫败。
在高中的时候,我的一位室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件事,她的家庭条件不好,爸妈又在外面打工,在家里就是她和弟弟相依为命,她从小被教导“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所以她从小就给自己树立了自己的目标,但是弟弟却不一样,随着弟弟渐渐长大,他越来越调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学校里不听话,三天两头的打架闹事,本来这种行为是经常出现在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子弟的行为,可是偏偏我弟弟却是个例外,老师就经常打电话我妈妈,让我妈妈来学校,而每次我妈妈不论在哪里,不论在干什么,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学校和老师面谈,和孩子谈心,一次家长在班主任办公室约谈,被弟弟无意中撞见,他看到妈妈低着头听着班主任的控诉,他亲耳听到了班主任对他的指控,她的妈妈只是道歉和点头,后来,她妈妈找到他弟弟,问及班主任说什么的时候,她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笑着说,你们老师没怎么批评你,你不要害怕也不要难受,过去了就好了,你在学校平安健康就好,并从包里拿出5张皱巴巴的一百元塞给弟弟,然后就走了。弟弟当时看着妈妈的背影,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他紧紧地拽着妈妈给的钱,此后,弟弟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从班级倒数第一一点点走到年级第一。
这是她弟弟后来亲口告诉她的,原来是因为妈妈的理解和爱感化了年幼的弟弟。弟弟也因为有家庭这个避风港湾,有了爱的支持,他有了变好的动力。
看看,因为有爱,才有了来自家庭的“正面延续”,然后在这种正面延续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