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拾车里的杂物,发现了自己以前参加培训的一个记录本,翻阅笔记本里的内容时,我不禁感叹果然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初只有对那次培训的一点点印象了,这次看笔记本里的东西,一下子帮我回忆起了已经忘记的细节。
比如当中有一节提到怎么做好服务的一段笔记,日期清楚地记得是在2019年8月21日,那天还是在晚上培训的,开头讲述迄今为止最早的“服”“务”两个字是怎么写的,“服”字是用甲骨文写的,而“务”字是用篆书写的,我还把当时在投影上的两个古老象形字给画在了本子上。转而下面就进入了重点内容,客户和你提问奇怪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像:“假币可不可以来银行换真币?”一般人的反应,没准会说一句:“诶呦您这不是废话么,假币放这直接没收,想什么好事呢?”然而你是服务者,不能说这样显得不耐烦的话。对于假币的问题,本子上写着标准的回答话术:“请问您是认为自己收到假币了吗?我也是对此事感到遗憾,那么您在其他银行鉴定过了吗?我们是专业的人民币鉴定机构,假如您把钱拿来给我们鉴定一下,真钱只是显得破损的话,我们会为您按要求兑换,如果是假币请您配合我们收缴。”当然现实当中可能不是话术模板这样死板,但是这个说话的方式教会我一个思想,那就是客户再显得不明就里,甚至感到幼稚小儿科的问题,也要冷静下来按标准回答问题,因为一见面不认识的陌生人真的不知道对面问问题的是什么样的身份,再者对方的真实目的你也不知道。更何况很多时候,事情失败就是失败在表面上简单的问题上。(在这个道理上,我一时想不起来用什么例子好,但是凭借我过往的经验来看,这个观点至少不会有错)
再或者,对于心性这方面来说,也有可思考之处。现在的人都很浮躁,也加上有了互联网,很多问题一上网就全知道个一二三了,但是有的人不行,他没有上过网什么也不知道,很多一般人都知道的事情,就要和他耐心慢慢讲清楚,像假钱来银行能不能换真钱这样的问题,就要按顺序和他沟通交流,不能看不起人家的“不知道”“不了解”,佛家讲“悲悯之心”,就是要怀着这样一颗心去助人为乐。于自己来讲,能借此机会平息浮躁之气,加强自己对基本问题的认识,不妨当作一件好事来看待。
这些,我也总要拿来不停地提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