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西西
回家路上,经过一个路口,看见一个小巷子里有卖花的,原本跨过巷口的腿为了它,只好又收了回来——返回路口,走进了那条幽黑的小巷口。
这是一间小小的花店,店主是一个女的,挺年轻,大概二十来岁的模样。我看了看她的花店,花的品种并不多,几乎可以数得出。但绿植却摆满了整个屋子。可见,她的主营项目不是花,是绿植。
我指着那一朵盛开得又大又红又艳美的玫瑰,问道:“多少钱一枝?”
“十元三枝。”她说。
“这是什么品种的玫瑰,开得这么大!”
原以为是进口或什么波斯玫瑰,但她告诉我这是昆明玫瑰。接着又问了百合的价格,她说多头的十元一枝,三头的十五元两支。
相比起别的店,她的价格不贵,于是动了想买的念头。可是能买的似乎也只有这玫瑰和百合,摆在花瓶里的几枝桔梗已经奄奄一息,花开已至凋零期。
结果买了三枝玫瑰。
拿着花走在路上,心情总是特别的轻快和美好。因为买的是花苞,我想那是一种期待着在某一个清晨醒来,看见花开的美好希翼和迷人场景吧。
用花来点缀房间,不是我买花的初衷,更多时候,我为的是看见花开那一刻的期待和惊喜。那种感觉,是很奇妙的。养过花的人一定曾经心遇过这种感受。
回到家,将它剪了枝,插在透明色的玻璃瓶里,很是开心。
但我妈却不太开心。她问我多少钱,我说很便宜,才几块钱。她觉得我买这花是多余的,是浪费。因为没过几天,它就凋谢了啊,然后就要扔了。扔了后又来买新的,多浪费,虽然只有几块钱,但积累起来就是一笔钱。
嗯,我妈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这一点我向来十分佩服她。可惜,生为她的女儿,却没有遗传到她的这一项传统美德,不然也不至于老是穷,卡里连点儿能说得出口的存款都没有。
她说归说,我也不理会,照旧买。虽然每次买的花不多,可是每一次买的时候,快乐是一样的,期待是一样的。
我想,我就是花十几二十块钱,买一束好心情,和接下来无数个日子的美好期待吧!
为此,我觉得我是比我妈有情趣的。她喜欢节俭,但我喜欢这偶尔的“浪费”,我觉得生活有时候需要这样的浪费,有些钱不应该用来存储于银行里,应该被浪费在美好的生活里。
但我也不觉得我妈怎么样,因为她是她,她那个年代和我们不一样,所以她的节俭也值得被肯定。毕竟老一辈人对待生活的观念,和我们有所差别是很自然的。不必去否认,欣然接纳就好了,因为她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插完花后,出于好奇,去搜索了下玫瑰的相关资料,没想到竟然还有一点意料之外的“料”呢!
原来玫瑰原产地竟是中国——一般人恐怕想不到吧!君不知我们一直追捧的是外国进口玫瑰啊,可玫瑰最初竟是产自于我们自己国家。
由此可说明什么呢?
嗯,我想到的是,可能是国人太缺乏浪漫情趣了吧,以至于连玫瑰这么美的花朵,竟没事先发现它的美,挖掘它独特的意义,反倒被外国人发现并赋予了它美丽和爱情的象征意义。
如果没有外国人对玫瑰的瑰丽想象和诗意解读,也许至今玫瑰还是我们国土上的一株不起眼的小花或杂草呢!没准儿,它会和马尾巴草,或者牵牛花一样,被弃之旷野,任其自生自灭,成为风中最孤独最无名的小花儿。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假设和臆向......
另外,非常让人欢喜的是,原来玫瑰还有好几个有意思的别名呢。如徘徊花、刺客、穿心玫瑰......玫瑰玫瑰,都叫了那么多年,被全世界的人喜欢,真的有些烂俗了。
但看到它的这几个别名时,着实被惊艳到。
“徘徊花”?多优美,富有韵味的别名!难道它不比玫瑰更能代表爱情,更能传达爱情中那种患得患失,生怕失去,又渴望拥有,一会儿又思念,一会儿又怨恨,一会儿爱,一会儿又不爱的缠绵徘侧感吗?
感觉,徘徊花,比玫瑰更胜一筹。
每一段爱恋萌芽的最初,谁不是从百般小心翼翼,几度徘徊中经历过来的?而那一种徘徊,也正是爱情最美好的阶段。忽明忽暗,忽远忽近,欲擒故纵,扑朔迷离,忐忑不安,紧张兮兮......关系没确定前,最是美妙勾魂。一旦确定了,明了了,反倒少却了那一份怦然心动和期待感。
玫瑰,让人一览无余,徘徊却让人臆想万千。
比起玫瑰的俗名,更偏爱“徘徊花”的优美别名。也许不是玫瑰不够动听,只因叫的人多了,听的次数多了,才觉得索然无味,烂俗透顶吧。
物以稀为贵?不,一朵花的名字,也是同样道理——以稀听为最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