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百味心情随笔读书
《史记》随想-周本纪第四

《史记》随想-周本纪第四

作者: 曲曲平平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16:19 被阅读834次
    《史记》随想-周本纪第四

    周王朝,前1046-前256年。数百年的岁月,代代王的更替,开国的明君,子孙的暴虐无能,眼见着,国运日衰,诸侯兴起。跳不开的王朝命运。

    明君,笃仁,敬老,慈少,总是伴着能臣。昏君,奢傲,凶残,酒色,如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爱妃褒姒一笑,而其周围能上位的多是佞臣。

    这君臣之国的道理,和现在我们的企业员工也很相通。我们总听人抱怨说:老板很无能,思虑不全,下达的指令简直让人不能理解,还总喜欢下属们拍马屁的样子。其实,如果老板真是“昏君”,如果你不想做”佞臣”,现在的我们,还是要幸运很多,可以换企业,换老板,只要你是能人,总能遇合适”明君“。

    暂且不论君臣大义,周本纪第四篇,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位谋士的言论。

    一是厉王期间,召公关于民众言论自由的见解。

    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脩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这个比喻太贴切了,要想堵住老百姓的嘴巴,就好像堵住河流的水一样。大禹之前,多人也去治水患,都没治住,为什么?因为就是在一味地堵堤坝。而大禹真正治住了水患,就是在于疏通,通则畅,就不会洪水泛滥。

    同样的,老百姓,只有畅所欲言,才能没有怨。强行按住,按得了一人,按得了一时,总堵不住悠悠之口,只会激起更大的民愤。

    关于言论自由问题,最近关注的自媒体都在小心翼翼。尺度,红线,小心回避,否则文章和谐不见了。都说,网络是开放的,其实,相对来说,也是经过选择和过滤的,所以我们才看到很多严肃新闻下面的评论是一致的。这当然是相对的局限性,认识便可。

    另一则言论,是穆王期间,祭公谋父之谏:

    先王燿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很有道理,治国要以德服人,武力天天炫耀,别人就见怪不怪了,天天发暴脾气,人家也就不在乎了。所以说,这实力,这脾气,平时也是要好好收敛住,关键时候才出手,方能吓住敌人。

    这让我想起父母教育孩子的情形。父母脾气有区分,有类父母是暴脾气的,孩子做不好就会打骂,字写不好骂一顿,做事拖拉打一顿,所谓棍棒之下出乖孩子。其实去观察这些孩子,就会发现,打骂的效力影响会越来越弱,以至于后来成了“老油条”。所以,明智之举,做父母的,还是要收敛自己的脾气,如此,当孩子真的犯了严重错误需要教改时,这威力才能发得出来。

    史为明鉴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随想-周本纪第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c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