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姐,咱们做了那么多题,有点累了,歇一会儿呗。”“还没到下课时间,歇一会儿做什么呢?”“聊会天吧。”“聊什么?”“聊聊你和花生的吧。”“我和花生有什么聊的呢?”这是十年前,一堂高考前的语文课上,我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的一个无理的要求。
“你叫花姐,你儿子叫花生,我们给你孙子起个名吧。”“好啊!”“你将来有个孙子的话就叫花生豆!”全班同学大笑。“那我要是有个孙女呢?”“花生米!”“你太有才了!”又是一场大笑。“若干年后,我会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给花生豆、花生米讲一讲他们名字的由来……”
前面的“花姐”就是我,当年我在私立高中教学的时候,因为名字里有一个“花”字,被许多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花姐”,而我儿子也被有某个有创意的孩子,顺应着起了个昵称—“花生”。
如今的“花生”虽然没有花生豆,也没有花生米,甚至连“花生秧”(给未来的儿媳妇起的昵称)都没有,但是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很受学生欢迎的文学教师,同学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小明老师。
学生们喜欢他,首先是因为他幽默,风趣儿,课讲得好,寓教于乐;家长们喜欢他,主要是因为他阳光,气质好,知识面广,且情商高,很能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情商高”这一点,也是我最有感触,最欣慰和最引以为自豪的。
回想培养小明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有很多难忘的故事,也有很多难得的经验和教训。现在,我把这些故事,这些经验和教训整理出来,讲给孩子们、父母们和即将成为父母的朋友们听。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花姐所做的这一切,能回向我们的花生豆和花生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