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34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你的顿悟有时候只是别人的常识

7-34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你的顿悟有时候只是别人的常识

作者: 静知常容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14:35 被阅读0次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圣与仁这两个境界,则吾岂敢?我可不敢当。这我做不到。

抑:只不过的意思。

古文当中有抑,经常是只不过的意思。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为之不厌,代表的是智,智慧,这是子贡后来总结的。

为之不厌旧:是我学习起来没个头,我学习起来不厌烦,我总是觉得不满足,在不断的学习,诲人不倦。

整天喜欢教别人,这个是仁。

你看,为之不厌。曰智,诲人不倦,曰仁。

智且仁则为圣。

所以后来子贡站起来把孔子封圣的时候就是用的这段话,孔夫子说自己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子贡说为之不厌旧是智,诲人不倦,就是仁,智且仁难道还不是圣吗?这时候孔子逐渐的丰盛,孔子说则可谓云尔矣:也就只能这么说了。

公西华曰,公西华叫赤。

公西华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说您说的境界听起来很简单,这正是我们努力了半天都学不到的地方。

公西华的这句话是有自知之明的,就是一个人真的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前面讲过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你需要成为一个有恒者,你需要知道学习本身的乐趣,需要找到心流的状态,这个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东西。所以网上有很多段子,我觉得说的也蛮有道理的,他说:

你的顿悟有时候只是别人的常识。

就是像公西华向子贡他们这样的人玩命的想到那个东西,其实是孔子日常行为而已,就是它的常识。

然后你的追求只是别人的起点。

你想要达到的状态,其实对于孔子来讲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孔子还在这谦虚,所以孔子的意思就是我能够做自己努力能做的,然后至于将来能够得到什么?不知道,所以我只要做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行了,至于你将来别人说我是圣还是人,跟我没关系,那个不重要。

孔子跟樊迟说过的,什么叫君子先难而后获,就是君子对吧?

只问耕耘少问收获就在这。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34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你的顿悟有时候只是别人的常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js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