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记忆中的物事57,圣宫汤包

记忆中的物事57,圣宫汤包

作者: 付强_ | 来源:发表于2024-10-06 20:16 被阅读0次

小姑丈老俩口长期旅居北京,帮女儿带孩子。孩子们上学了,他们便回随州小住。2024年的这个国庆节,间着天都在聚餐,今天10月7号,假期的最后一天,小姑丈在圣宫饭店设宴,小范围招待我们一众亲戚。

圣宫饭店曾是随州城区有名的老字号饭店,年纪稍大的人都会印象深刻,过去很长的一段时光,它曾是我们随州地标般的存在。

圣宫饭店座落在繁华的大十字街。大十字街是解放路和烈山大道的交汇口,这里自古就是随州的商业中心,解放前、解放后,差不多一直到现在,仍然还保持着这个商业格局,服装、百货、金饰、餐饮、银行、药店、电子、电器、通讯等等,以传统的店铺形式,满足着市民各种的需求,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冲击,线下店铺早已大不如前,但大十字街却顽强地维系着昔日那车水马龙的迹象。

只是,圣宫饭店的门脸却越来越小,加之停车场地的局限,不仔细寻找几乎就看不到它的存在了。

圣宫因建于“圣宫”旧址旁而得名。史料记载,曾经的随州古城内有圣庙、文昌宫、书院、考棚、州署等古建,民间将圣庙和文昌宫简称为“圣宫”,又称“学宫”。清同治年间的《随州志》载的“学宫图”,位于现在的烈山宾馆,直到解放前后遗迹尚存,随着历史的变迁,“圣宫”房屋渐渐被毁。解放后,在圣宫往南不远处建了酒楼名“狮子楼”,后来改为圣宫饭店。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当时的圣宫饭店名噪一时,能去圣宫吃个饭,就和当时武汉人说去晴川饭店喝喝茶,去长江大酒店住住店差不多,是很风光很玩味的事。在餐饮行业,圣宫饭店就是随州的瓢把子,“随州圣宫菜,百姓人人爱。”“吃遍东西南北中,最后还是到圣宫。”“圣宫”这一餐饮招牌不仅深植于随州人心中,而且在全省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圣宫”也获得了湖北省乃至国家“老字号”之类的各种荣誉称号,走进圣宫,那扑面而来的墙上挂的一溜溜金字招牌,就能晃瞎人的眼。

圣宫的汤包尤为著名。圣宫汤包其实就是天津的“狗不理”或武汉“四季美”汤包的翻版,俗称小笼包子。小笼包子的肉馅是上好的土猪肉,肥瘦搭配再佐以“独门秘技”,小蒸笼是竹木的,笼底铺以松毛,蒸汽把松针的清香渗入包子,那叫一个自然清香。小笼包皮薄、肉厚、油多,既然叫汤包,那就是包子里的肉馅在高温下蒸成了汤汁。

圣宫汤包要趁热吃才有滋有味。记得每次带上小学的女儿去打牙祭,都是要排队的,我站队取汤包,妻则去守座位。吃圣宫汤包不能心急,一口吃下去,那必然烫着了舌头,得小心翼翼,慢慢去咬。还得拿个味碟,调以辣椒酱、醋和酱油,蘸着汁慢慢享用。

圣宫饭店另一道早餐是牛肉面。这面当是西北一带的改良。首先是碗大,再就是牛肉带筋有嚼劲,放在嘴里咀啊嚼啊撕啊,越嚼越觉得有味道、有筋道。

不要以为圣宫饭店只是小吃有名,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圣宫饭店的主打却是湖北大餐辅以随州地方名菜兼收并蓄,它首创了随州春卷、青菜豆腐煲、随州三鲜、编钟鱼、金枣汁羊肉等随州地方名菜,直到2000年前后,圣宫饭店还是随州人待客办宴席数一数二的存在,想要在圣宫饭店订个十几桌的宴会,托人找关系还一席难求。记得千禧年的那年春天,二内侄十岁的生日宴就是在圣宫饭店举办的,一时风光无俩,内兄倍有面子,内侄的舅舅和我都还上台讲了话。随州人讲究,待客要上名酒,菜要摆到桌子放不下,餐馆要找上档次的,还一再谦虚说招待不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人们口中的标志性“圣宫饭店”,悄悄地,“门前冷落车马稀”,曾经硕大的一楼门脸房租给了别的商家,只留了一间上书“圣宫饭店”的门面,进门,一半通向一楼的后厅,作为圣宫汤包和牛肉面的中式快餐场地,门面的另一半做了楼梯上二楼,作为宴席宴会的场所,小姑丈是个念旧的人,今天的宴请,就在二楼的“大洪山”厅。大洪山是楚北最高峰,也是我们随州境内的一个地标性景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圣宫饭店的今昔依然承载着我们随州人舌尖上的美味。席间,毫无悬念地上了“圣宫汤包”,趁热,赶紧夹一个。

圣宫汤包,念念不忘。

相关文章

  • 记忆中的物事(4)剃头

    头发又长长了,寻出电动推剪,对着镜子,“嗡嗡嗡”,不到五分钟就完事了。镜子里,一个锃亮的光头。 说来不怕你笑,说头...

  • 记忆中的物事(5)乡居

    常常做梦,梦见最多的住所,居然是四五十年前儿时在农村的乡居。那是最为简陋的土坯房,却承载着我年少时懵懂的最温情最绚...

  • 记忆中的物事(17)马灯

    1999年央视春晚,赵本山宋丹丹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这样几句台词: 赵本山: 别巴瞎,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

  • 记忆中的物事(1)扳罾

    近段时间,南方各地讯情不断,网上不时传来涨大水的消息。 随州也是,连续下雨,从春到夏不消停地下着,大河涨水小河满。...

  • 记忆中的物事(16)纳凉

    窗外滴滴答答,夜雨清凉,就是不开电扇或空调,也可以睡得很好。 时令已进入了二伏,照往年,这应该已是最为溽暑难耐的时...

  • 记忆中的物事23,老师

    今天9月10日,教师节,一个充满感恩的节日。 有人说,教书育人是一场暗恋,费尽心思地去爱一群人,结果却只感动了自己...

  • 记忆中的物事20,算盘

    算盘是中国的“国粹”,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轰轰烈烈科技大爆发的今天,它终是走入...

  • 记忆中的物事(7)乡村

    前几天,姑丈的老父亲去世,老人的家在随县万和镇青苔乡下,离城区有60多公里路程。上午,亲戚们一行十几人,买上祭品,...

  • 记忆中的物事(18)板车

    板车是一种传统的人力运输工具。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在随县城关镇搬运站上班拉板车,有时就带着我,平路或是下坡,他就...

  • 记忆中的物事27,葛仙米

    平常居家,看电视的时候极少,实在闲得无聊时看电视,也就是“新闻联播”或记录片,而记录片,最钟意当属美食类节目。 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物事57,圣宫汤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kp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