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装修接近尾声,怎么说呢?装修路上,一把辛酸泪,满身伤痕来。
早上七点,正在公园跑步,目标任务才过半,接到安装师傅的电话,七点半到我家,给我们换衣柜门。没有办法,立刻往回跑,换了衣服,稍微冲下澡,头发没洗就出门了。
说起这个衣柜门,真是无力再吐槽了。原本想着家里做的柜子比较多,左右比较,看了好几个品牌定制柜公司,最后选了一家本土公司,在本地做了十九年。以一般人的常识,一个公司能存活这么久,应该是可信的,况且业务员推销时,还提到公司马上要上市了。
运营时间如此之长,至少工艺标准值得依赖了,管理流程也相应比较完备了。这是我们最初选择他们家的重要原因。就怕小作坊工艺不过关,质量没有保障,无论多便宜也是不敢选的。不曾想,装修过程中的糟心事,从定制柜安装开始,简直是一场恶梦来袭,绵绵不绝地折腾,直到今早,已经很烦很躁,却又完全没有半点脾气了。
上门安装第一次去看现场,发现已装好的一个房间衣柜少了一组柜子,反馈给设计师,重新下单去补做,顺便还补了各挂衣柜的中间层板两块。
第二次去看现场,发现另一个房间的衣柜的到顶柜门全部没有装拉直器,且有一块已变形的柜门,已经被师傅强行装上,并在柜子顶端装了一个吸力器,硬行关上仍有凸出,我一个外行,亦是一眼即见。这个材料超过二米四是必要装拉直器的,否则会变形。反馈给设计师,回复是下单时忘记了。给出解决方案,把没装拉直器的柜门返厂重装,已打孔的柜门重新做一页,柜体采用补漆方式修补打出来的洞。
除了同意,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祈祷不再出问题。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这话一点不假。半个月后,柜门回来了,全是划痕,装上去的门又再次被取了下来,这算是第二次安装。又过了半月,从厂里直接做了新门过来,原来的门全扔了,看得我直心疼,我问,你们公司这样做,得多高利润才能补平这些浪费的钱呀,答,反正有人买单,公司不会出钱。
第三次安装,问题又来了,一张柜门的铰链孔位置没打准,直接对着柜体的层板,铰链没法装,师傅只得重新开了孔,在原来的打孔处装了半块铰链补上孔洞。我也只能勉强接纳,不知道再换下去,还会有什么幺蛾子出现。看着那块大大的补丁,着实刺眼,拍了照发给了营销经理,营销经理一反馈,上面主管又要给我重新送块柜门过来。我是千叮咛万嘱咐,这次再不要出问题了,已经反反复复安上卸下五六次了,柜体都打成蜂窝了,也担心铰链螺丝会滑丝。
第四次安装,也就是今早。师傅开始安装,比划了一下,开的孔还是对不上,此前我已经交待要量下位置,在原孔处直接换上,结果全没当回事。已经到了失语的程度,什么也不想说,任由师傅重新打孔,柜门被师傅摆进柜上时,我突然感觉哪里不对,问了下师傅,帮忙看看里面拉直器装了吗?师傅一瞧,果真没有。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吗?算了,没法形容。
拆下来,重新把那块瑕疵柜门再装回去,不再指望他们能搞好了,就这样吧,我投降了。原本只有一个门板上的孔,这一来一回的柜体又多了一个孔,唉。
从安装的第一次出问题,我就发现这家公司的管理是无序的,后面的处理中一直在反复交待,依然如故。从设计下单起,没有复核。工厂接单,没有基本的工艺标准,照单开做,不问是否设计达标。很明显嘛,超出高度的柜门必须装拉直器,结果设计没下,工厂也就不做,直接导致变形了。工厂做出的柜门,有明显的疤痕,也不管,直接出厂。整个质量就没有人把关。
然后说安装,师傅只管安装,有没有问题?或者有没有瑕疵一律不管,只管装上去,收工钱了事。安装之前,设计或者质保人员没有一个来现场,没人对送到的柜子材料进行检查,合格与否没人把关,所有问题,都是事后发现,而且是由客户来发现。
如此看来,所谓大公司,作为一个本土民营企业,终是在管理上有很大的欠缺。流水线作业,工厂属于代工生产,公司只管做营销,拉来客户。现在厘清后,才发现其实与小作坊无二,反倒因为点多面广,多有不及,致问题不断。
据来家做美缝的工人说,吐槽这家定制柜的业主很多,只能说选错了。此前为现场打柜还是定制柜犹豫了许久,很多同事都建议定制,美观度要高一些,现在这结果,后悔都来不及了,只能自认倒霉了。用家乡的土话讲,“七选八选,选了个漏灯盏”。
一场装修,一身磨难,再加一言难尽!
(2023.7.9)
网友评论